本文由检验医学整理自人民网、海南日报、健康时报、北京青年报
日前,海南、广州、四川等多地对已经治愈出院的病人进行再次跟踪访问时,均发现有少数出院患者的核酸检测呈现出阳性,引发社会关注。为什么会出现核酸检测“复阳”?“复阳”是否意味着再度感染?与“复阳”患者接触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恢复阶段个别病人核酸检测
呈阳性是完全可能的
海南省人民医院疾控办负责人、感染科副主任吴彪解释: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病例以轻症为主,专家仍然认为它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机体之后,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清除,但病毒清除有一个过程。
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为:体温恢复正常3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明显吸收,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吴涛说,符合这个出院标准的多数病人处于自限性疾病的恢复阶段。病毒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有高有低的过程,到疾病的恢复期之后,核酸往往都呈现低滴度的表现,也就是病毒的量很少。因为目前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是定性结果而不是定量结果,所以恢复阶段个别病人核酸检测呈阳性是完全可能的。
试剂盒敏感度不同
也可能导致出院患者检测 “复阳”
近期,广州、中山等地出现隔离20天、30天后,检测呈阳性的患者。2月24日下午,钟南山院士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治疗团队再次开展远程视频会诊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试剂盒的敏感度不同造成的。
钟南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检测的过程中,试剂盒的敏感度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假如一个患者得了这个病,病情改善以后体内就会出现抗体,重新感染可能性很小。如果IgG抗体呈现4倍的增高,则可判断患者应该不是被感染。”他表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IgG抗体等手段,来判断出院患者是否重新感染。
那么,出院病人复检核酸阳性是重新感染了新冠肺炎吗?在25日下午举行的广东省疫情发布会上,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做出了回应:
宋铁:“目前‘复阳’情况,我们判断还是因为病情、个人体质导致没有完全吸收,临床极个别病例有带毒情况,我们也在不断监测。”
康复患者体内产生抗体
重新感染风险很低
宋铁说,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人们在不停地认识它。当前广东省已下发《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关于加强出院患者跟踪与随访的通知》,开始对出院患者进行采样检测,了解他们“排毒”的情况。
宋铁:”从微生物的特性来看,人感染病毒后就会产生抗体,不会具有传播性。通过我们实验室观测,发现年轻的人会在2周内产生抗体,即使核酸检测呈阳性,感染风险也很低,这种抗体是保护性抗体,传播风险越来越低。但有些老年人产生抗体需要的时间长,可能会不断排毒、成为传染源,我们按照最严格的方式加强传染源管理。我们也在加强监测梳理,人长期带毒会到什么程度,对外环境和人员范围怎么划定。“
多地出院患者出现“复阳”情况
并不代表疾病复发
除广东外,四川和海南也出现类似案例。2月19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一治愈后回家隔离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回家隔离的第10天,复检查出核酸阳性,随后相关机构接走患者与家属进行进一步核查及隔离观察。海南省卫健委25日在海南省政府官网发布流行病学风险提示透露,该省有个别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时检测发现病毒阳性。
为何康复患者核酸复检会出现阳性的案例?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分析: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
那么康复患者核酸复检阳性是否意味新冠肺炎复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ICU主任王彤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出院前接受两次核酸检测时,取样误差致假阴性结果出现。治愈者检测阴转阳是小概率事件,不代表复发。
对于出院后又转阳性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2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
部分省报告治愈出院患者在复诊过程中发现有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通过监测发现,这部分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时又转为阴性。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
怎样降低感染风险?
郭燕红监察专员说:“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它的致病机理、疾病的全貌和病程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加强对出院患者的管理,要求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
各省也已经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2月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医院治疗后,应到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14天的免费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观察期满,身体状况符合条件的解除隔离。
2月25日,海南省卫健委建议,所有出院病人均集中隔离观察14天,并在隔离期满时进行咽拭子和粪便同时检测阴性时才能解除隔离,在出院满4周时再进行复诊复查。
编辑:笪文武 审校:而 东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