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姜燕)日前,科大讯飞攻关团队响应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行动,在三天内快速实现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现场部署落地应用,并通过数据迭代与算法优化保证系统每日升级。目前,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可在3秒内完成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辅助诊断,阳性病例全召回,病灶召回率达到90%,为医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辅助诊断参考。
在疫情期间,影像科医生需要对确诊患者、疑似及发热门诊患者的胸部CT进行快速准确的判读,一线医生阅片任务重、时间紧,心理压力大。
传统的阅片工具只能实现影像调阅、长度测量,无法提供病灶识别、分割,病灶体积、密度量化功能;在历史影像对比上,传统的阅片工具也只能做到调阅历史影像;肺炎病灶体积变化、密度变化,全靠影像科医生凭经验预估。
相较于传统阅片工具,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提供的4D对比分析功能,实现多期影像中的病灶数量、病灶体积变化、病灶密度变化等量化对比分析功能,使影像科医生快速掌握病灶变化,大幅提高医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的效率。
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CT影像病灶多,病灶发展情况复杂,医生通过4D量化对比分析功能对比新老片,借助系统的病灶数量、体积、密度变化辅助分析工具,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图说:在中科大附一院南区,影像科医生正在使用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图源科大讯飞官方微信公号(下同)
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落地应用后,一线影像科医生对讯飞提供的4D量化对比分析功能高度认同,认为从病灶体积、密度层面进行量化对比,能够快速有效地量化新冠肺炎病人肺部病灶变化情况,辅助影像科医生进行诊断。
图说:系统诊断页面。
实际工作中,影像科医生针对一位病人需要对CT的数百张切片逐层分析。每诊断一个病例,影像医生需要投入大约为5至15分钟的时间。而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影像科医生还需要回顾患者历史影像,阅片量至少再翻一倍。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从医生实际工作需求设计功能,极大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同时有效降低漏诊误诊。
图说:系统诊断页面。
针对发热门诊患者及疑似患者,需要帮助影像科医生迅速完成新冠肺炎征象甄别、疑似征象预警,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综合病历、CT影像检查、检验等信息,实现影像多模态辅诊,提升发热门诊患者、疑似患者CT影像判读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辅助医生迅速判读,有效减少患者在院等待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影像检查、检验等信息,实现影像多模态辅诊,提升发热门诊患者、疑似患者CT影像判读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辅助医生迅速判读,有效减少患者在院等待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截止目前,科大讯飞与中科大附一院联合建设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正在为12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服务,智医助理已覆盖12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6000名基层医生,正在为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全国30个省市地区的指挥部、卫健委、医院等提供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