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快乐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但是我们会发现,快乐有时会变得令人痛苦,而痛苦有时又会衍生出快乐,于是,我们陷入了矛盾:
到底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快乐?
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系列有迹可循的化学反应。
当我们了解了自然状态下「快乐激素」是如何工作的,就可以自主激发更多的快乐激素,获得长长久久的快乐。
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肾上腺素时,偶然发现了多巴胺类化学物质。
起初科学家只是认为多巴胺与合成肾上腺素有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界发现多巴胺、内啡肽类神经递质与大脑感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继而发现,人的感情其实就是由这一类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多巴胺与内啡肽就是大脑中的快乐因子。
这一研究结果还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01
多巴胺与奖励机制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人体中,“期待系统”的生物学物质基础就是多巴胺。
这就意味着,多巴胺带来的快乐产生于事件发生之前,这种“得到就会快乐“的欲望和渴望就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
受到奖励的暗示越强,多巴胺分泌越旺盛,快感越强烈。
并且多巴胺对自己的责任界限非常明确,事件本身到底快不快乐它不管,它只负责通过自身的奖励机制,让实现的快感推动我们去做这件事。
所以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多巴胺并不是真正对事物的快乐,而是对快乐的想象。
知道了多巴胺的奖励机制,我们可以说,多巴胺是一种动力,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多巴胺的“狡猾”之处在于,我们的身体无法长时间承受心跳过速的高峰状态,因此这种“快感”非常短暂。
当一个人尝到快感的甜头之后,就会一次一次地渴望重现快感。
为什么有些人吃甜食成瘾,有人玩手机无法自拔?
原因就在于,当我们对一个事情产生快乐的情绪,大脑会储存这个记忆,等到下次面临这件事物时,就会迅速释放多巴胺,带给我们快乐的信号。
而一旦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使这个冲动对象,慢慢变成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快乐源泉“的时候,多巴胺会悄无声息地分散大脑注意力,直到依靠理智也很难控制的地步。
我们的大脑只会想如何获得,而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了。
这就是典型的“上瘾行为”。
人是非常感性的动物,稍不留神就会被多巴胺劫持。
比如,刷抖音刷到天昏地暗,就像是个无底的黑洞,一直好奇下一秒会出现什么好玩的东西。
多巴胺的浓度不断飙升,刷屏的手就越停不下来,快感形成重复性反射,无聊的时候就会想起这种快感,难以摆脱。
玩游戏也是如此。
通常并不是游戏本身有多么有趣,而是对升级的渴望,哪怕这游戏只是机械无聊的重复,只是在特定的时候给一些道具、经验值,便会日以无休止地玩下去。
上瘾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耐受性阈值的提高。
被这种快感刺激得越多,天花板到来得越快,欲望不实现就痛苦,欲望实现了就无聊。
人会感觉越来越没劲,从而产生失望、空虚、萎靡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快乐有时会变得令人痛苦。
02
内啡肽与补偿机制
内啡肽是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快乐感受,等同天然的镇痛剂。
与多巴胺“期待系统“相反,内啡肽是人体的”酬劳系统”生物学物质基础,是一种补偿机制。
我们必须付出一点努力,大脑才会分泌内啡肽,获得快乐。
比如,放下手机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的成就感就是内啡肽。
再比如运动,刚开始很痛苦很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反而越来越轻松愉悦,感受不到疲惫,还可以继续挑战更强的项目,这也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内啡肽作为天然的镇痛剂,可以不断提高感受痛苦的阈值,挑战更难的事情,也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平静、专注,获得力量感。
我们熟悉的心流时间,就是内啡肽大量分泌的结果。
所以说,内啡肽作用下的快乐更多的是幸福感,而不是快感。这是一种相对更持久的感受,它让我门身心宁静踏实,对未来充满信心。
03
摆脱多巴胺,拥抱内啡肽
简单地说,多巴胺让人具有上瘾感,与是否热爱无关,内啡肽让人产生沉迷感,打心眼里热爱这件事。
人类作为高级哺乳动物,一定要了解我们的身体运行机制,才能获取「主动觉知」的能力,如此才能清楚地感知,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是为了快感还是幸福感。
主动觉知是帮助我们做时间管理的一种思路,好玩时间与心流时间的区分就是多巴胺与内啡肽的识别。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调和多巴胺与内啡肽的影响是时间观的问题。
我们是更多地享乐当下,还是更喜欢计划未来?不同的时间观会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
多巴胺并不是魔鬼,大部分人都需要享受当下的时间,需要好玩,需要体验刺激,关键就在于“尺度”,懂得何时放下,才能摆脱多巴胺的控制。
当多巴胺对我们施加影响时,了解其背后形成的原因,感知那种难以抑制的渴望、亢奋、期待对生活的影响。
然后去分析那些原因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如此兴奋地去努力争取,以后会不会面临更大的空虚,从而做出行动。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便有了结论:
极致且稳定的快乐一定是摆脱多巴胺,拥抱内啡肽的过程。
快感只是大脑短暂的欢愉,是人生的宽门,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很快便会坠入空虚。
而幸福则是沉入心底的浅吟低唱,是人生的窄门,进去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越走越宽阔,是内心丰富的感受。
多巴胺or内啡肽,当然是自己说了算。
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保持对世界积极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去追求人生的深度、广度和密度,抵达所能感受到的最高阶幸福。
延迟满足,不贪恋短暂的快感,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顺序,先面对问题并忍受寂寞和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获得更大的快乐。
找到沉迷,获得精神高潮的能力,体验审美、自由和爱,从而带来更绵长极致的幸福。
“摆脱多巴胺,拥抱内啡肽”。
才是一条幸福最多,愧疚最小,未来可期的路径。
「趁早」创建正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