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颖娟(北京医院)
什么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要从甾体类药物说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甾体类药物”。这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我们常常听到的各种“激素”就是它们了,包括:
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醇;
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非甾体抗炎药:抗炎、解热、镇痛
与“甾体类药物”对应,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化学结构不同,但与甾体类药物有同样的作用,即抗炎、解热、镇痛的药物。当然,他们的副作用也不同,在此暂时不展开讲述。
NSAIDs 通过抑制一种叫做“环氧化酶(COX)”的物质,降低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后者就是诱发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的“元凶”了。
所以 NSAIDs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从而发挥止痛、抗炎的作用。
COX 家族有两位“兄弟”,COX-1 和 COX-2。COX-1 主要参与血管舒缩、控制胃黏膜血流和胃液分泌等正常生理功能,而 COX-2 是在损伤和病理性因素的诱导下产生的,是重要的致炎因子,也是我们最想“针对性打击”的对象,不过并非所有 NSAIDs 都能那么有针对性,一些药物无法做出精准的选择,只能不分“好坏”一起打击了。
根据 NSAIDs 家族成员“针对性打击”COX 能力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三大类[1]:
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与 COX-1 和 COX-2 都能发生作用。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正常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这些都是传统的 NSAIDs 药物;
选择性 COX-1 抑制剂:只与 COX-1 发生作用,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小剂量);
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只与 COX-2 发生作用,又分为倾向性和特异性抑制剂:
COX-2 倾向性抑制剂:代表药物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和依托度酸;
COX-2 特异性抑制剂:代表药物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在解热、镇痛、抗炎方面,均可使用上述各种 NSAIDs。
目前最常使用的 NSAIDs 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它们使用时间长、安全性好,从一般药店即可购得。
按目前的价格计算,即使足量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价格不超过 3 元/天。
此外,双氯芬酸有外用乳膏制剂,目前也经常使用。
在这些药物中,虽然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小,但价格也更为昂贵,塞来昔布或依托考昔每日足剂量使用的话,价格均已超过 10 元/天。
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3][4]
1、一般不要长期使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使用 NSAIDs,因为该药只能控制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但无法缓解病情进展。
2、如需长期使用,请务必遵医嘱
使用 NSAIDs 一般从最小剂量开始,如果无效会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大治疗剂量,通常不会立即更换另一种 NSAIDs,所以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量或换药,请勿擅自频繁换药;
避免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 NSAIDs 药物。
但是,有些情况下不得不联合使用,例如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还需要控制炎症反应,那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同时与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之一联合应用。
在联合使用时,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布洛芬能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保护作用,所以这两者不能同时使用[1];
长期使用 NSAIDs 药物、尤其是选择性 COX-2 抑制剂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告知医生、定期评估发生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等)风险;
NSAIDs 会损伤肝、肾功能,所以有肝肾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使用,并及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
NSAIDs 对骨髓也有抑制作用,有些患者使用后会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所以有血细胞减少病史的患者避免使用,并要及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3、有如下风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
NSAIDs 有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的风险,尤其是非选择性 NSAIDs。这种情况建议使用选择性抑制 COX-2 抑制剂,或在服用非选择性 NSAIDs 时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腹痛、大便颜色改变(如黑便、便中有血)时,需立即就医,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4、定期复查
在 NSAIDs 治疗期间,定期抽血复查,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最开始用药时每 1~2 周复查一次,如果连续 3 次监测均无异常,可逐渐延长至每 1~3 个月复查 1 次。
参考文献:
[1] Catella-Lawson F,Reilly MP,Kapoor SC,et al.Cyclooxygenase inhibitors and the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aspirin[J].N Engl J Med,2001,345(25):1809-1817.
[2] 徐沪济.类风湿关节炎[M].//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 8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81-90.
[3] 菲尔斯坦.凯利风湿病学: 第8版[M].栗占国,唐福林,译.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879-910.
[4] 张德昌.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M].//药理学.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67-178.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