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9日下午5时29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669312例。随着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各国继续加大防控举措。

3月29日,由医道、华山感染、医界主办的“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第二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举行,活动由腾讯医典策划内容转播。仅一个半小时时间,直播观看人数达到近700万人。

现特将各位专家的精华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收看完整直播回放)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

中国已做出很好的抗疫榜样,美国当务之急是加强各州联合与全力救治轻症病人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表示,我们不可能超越病毒,我们一定要虚心向病毒学习。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值得美国学习和借鉴的——封城和建方舱医院。美国当务之急有两点,第一是各个州之间必须加强联合,如果所有州能同步封锁严控14天,按照中国的抗疫经验,新冠肺炎80%就会被控制住,但如果各个州之间不同步,公众之间有来往,战线恐怕就要拖长。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第二,创造医疗条件救治大部分被感染的轻症病人,将80%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或者集中收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终社会的转机是病例数和医疗体系之间的平衡。如果患者数压垮了医疗体系,就失控了,所以必须要集中力量收治轻症患者。轻症状发现即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重症病人累计发生更多,互相传染,因为可能造成病毒载量多,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抗拒。

德国病毒学家陆蒙吉:

拦截、保护、节省三步走,做好打两年以上持久战准备

德国病毒学家陆蒙吉认为,德国如今采取的抗“疫”策略是既要控制病毒的传播,又要尽可能的保证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陆蒙吉表示德国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计划”的预案,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拦截,二是保护,三是节省。从3月22日开始,德国就封锁了边境,禁止两人以上聚集行走,叫停了所有非生产性的娱乐活动,但是继续上班,遵从“企业不停工、社会不停摆”的防疫原则。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对于德国群众尚未大规模戴口罩的现状,陆蒙吉表示由于德国的公共空间非常大,保持1.5米到2米的安全距离很容易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的作用没有在中国大,同时如果人人都要戴口罩就会造成一定浪费,这是和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之处。目前,德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虽已超过5万,但总体病死率仅为0.6%。目前较低的病死率推测是由于第一批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包含8千多人去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滑雪的年轻人为主。另外,目前检测率每周50万人次,但病例死亡数据是滞后的,可能还会增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

疫情全球蔓延,国内防控从歼灭战转变持久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则把中国的抗疫过程比喻为遭遇战、阻击战和歼灭战。葛均波认为,新冠肺炎刚开始在中国蔓延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有点混乱的,就像是一场遭遇战。后来演变成了阻击战,政府建立了方舱医院,应收就收应治就治,最后就是歼灭战,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断了。可是随着欧洲和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葛均波表示原本计划的歼灭战又变成了持久战,由于境外输入案例的存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可能处在一个焦灼的持久状态。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

新冠病毒可能具备季节性 其中规律需要进一步分析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表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是有一定的季节性的,但是新冠病毒是否具备季节性,目前局势尚不明朗。现在疫情大爆发的国家大多寒冷并且干燥,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温度高而且潮湿的地方暂时还未出现社区性的大爆发。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规律?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去分析。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正在寻求重症患者救治新方法,目前主要采取人工肝疗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则表示,目前正在寻求更多的方法救治重症患者,如今主要采取人工肝疗法,把患者血液引到体外后在体外进行加工——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各种有害物,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暂时替代肝脏功能,并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阻止重症患者向危重症发展。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新冠肺炎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

张文宏、李兰娟等中美欧顶级专家论剑 分享中国方案共抗全球疫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新冠肺炎在未来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在接下来的防疫工作中,全球协作十分重要,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抗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