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佛山援助湖北医疗322名队员身穿红衣平安归来,其中一员是陈景利。
佛山医疗二队全体成员
3月18日17:30,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十七病区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完成了使命,顺利关舱。但作为佛山医疗二队队员、十七病区主任,陈景利的使命还没结束,他连续几个晚上返回医院,将每一位出院病人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都再重审了一遍,总结经验,并对每一位病人都进行了电话随访。
在这40天的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病人的康复情况,直到3月22日最后一个随访电话打完,得知所有出院病人康复情况良好,核酸复查没有一例复阳,他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陈景利:中共党员,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十四批医疗队佛山医疗二队(以下简称“佛山医疗二队”)队员,驰援武汉期间任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十七病区主任,国家医疗队联合中医专家组成员,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五星志愿者、“祖庙好人”,美国心脏协会(AHA)BLS主任导师。
勇担使命 共克时艰
时间的镜头开始回放:2月12日,当陈景利接到医院紧急通知“组建援鄂医疗队,翌日出发”,他迅速准备,还来不及与刚满3岁的儿子拥抱,便与家人匆匆告别。临行前,他特意把头发剃光以表决心,“誓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信心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此时,离开他从2019年赴西藏墨脱医疗帮扶归来才刚满3个月。
2月14日一早,陈景利开始了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晚上医疗队组建了临时党总支,在商榷第一批进舱人员名单的时候,陈景利第一个抢先举手,“我是党员,我先上!”他表示,“作为党员就要肩负起冲锋陷阵的重任,时间紧迫,希望能尽快到现场了解。”经过医疗队综合筛选,陈景利作为“第一突击队”队长,由他负责带领四名队员入舱。
陈景利带领第一突击队队员正式进入了重症病房
除了担任“第一突击队”队长外,陈景利亦担任感染十七病区主任。面临着一个全新陌生医院的环境,陈景利表示,虽然有着多年的担任急诊科重点专科秘书、协助科室管理的经验,也有曾在援藏期间成功为当地医院创建“24小时*7天”全天候急诊科的经历。
陈景利在疫情地日常临床查房
精心统筹团队 患者治愈率高
如何在短时间内合理搭配不同专业职称,快速整合不同单位人员形成战斗力,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同时兼顾考虑通勤时效、个人防护等,这些全部是作为领队人的陈景利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难题,陈景利精心统筹,设计了多种排班方案,将医生分为9个医疗小组,推选能力强的作为组长,每个舱内班4小时,每天安排一个小组作为备班,既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又保证大家有足够休息时间,避免疲劳作战。
此外,由于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患者大部分病情较危重,陈景利又从队里挑选了有重症医学经验的医生加入重症医疗组,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同时,在佛山医疗二队领队、佛山中医院副院长何明丰,国家医疗队联络员、院感科科长陈苹的指导下,陈景利开始不分昼夜地迅速整合资源,理顺工作流程,制定了多种措施开展临床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比如实行“主任-医疗组长-医师”三级管理架构,制定《医生查房本》《中医辨证观察表》,设立科室质控员,对医疗质量和病案书写进行三级管控,有效落实了医疗核心制度。
在随后的一周里,陈景利与战友们逐渐进入状态。眼看患者症状逐渐好转,他对战胜这场无烟的战役充满信心。忙碌的工作让陈景利废寝忘食,有时候躺在床上,觉得又冷又饿,才想起来忙得又忘了吃晚饭。为了让队友能够有更多的休息时间,陈景利会主动帮队友顶夜班,日夜奋战在战疫最前线。“从病人的眼里,能感受到我们的到来带给他们的希望与期待,这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陈景利说,作为党员更要肩负起冲锋陷阵的重任,要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病人。
组建亚重症单元 中医特色显治疗
为了使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在何明丰的带领下,十七病区迅速启动亚重症治疗单元的组建工作。
作为病区主任的陈景利与重症组组长吴智鑫博士两人多方联系,配置了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床旁彩超机、床旁血气分析仪、输液泵、营养泵等设备,设立重症医疗组、重症护理小组、康复护理小组,开展床旁重症超声技术和床旁快速检测(POCT)技术,提供24小时全天候监护治疗,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抢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让佛山医疗二队成为了武汉市一全院最早在非ICU感染病区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队之一。
陈景利通过组织队内中医专业医生联合讨论、与医院大后方专家远程会诊、对病人分组细化管理等办法,为新冠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区中药使用率持续达100%。中医及时介入取得了显著疗效,给了他非常大的信心。在临床过程中,陈景利和中医团队摸索出一套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效果明显。
陈景利在疫情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有一患者发病后一直有晚上烦热、汗出、汗后怕冷的症状,一晚上需要更换两三套衣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非常焦虑。陈景利详细分析后,总结病机为“阳明不降、开阖失常”,并开出处方,服药当天晚上患者症状就得到明显改善。该治疗方案还推广到十六病区共十多位病人,同样取得了明显疗效。
陈景利高兴地说,“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病区接管顺利,流程通畅,运作良好,病人治愈率和满意率高。”而他负责的感染十七病区多个诊疗病案也获得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医务处的肯定,并在全院10个国家医疗队中进行分享学习。
患者康复送锦旗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陈景利不仅在救助专业技术上全力帮助患者,而且在生活上也全心全意为患者带去温暖。
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区病人病情变化,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与焦虑,陈景利坚持每天7:30就进舱查房,对病人嘘寒问暖,详细耐心地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并对每个病人每天的病情变化一一记录。
有一位84岁病人病情较重,合并基础病多,双耳重聋,很难正常交流。陈景于便拿来了纸和笔,一笔一画通过文字的方式对这名病人进行了解。这样的查房方式每次往往需要半小时才能完成,但是陈景利每天都坚持,让病人最后也得以康复出院。该名病人出院后还特意寄来锦旗,称赞陈景利所带领的团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陈景利的每一份真诚付出,患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在出院前,还有一位患者写下满满2页A4纸的感谢信,信中提到:“从你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问候,都能感受到一颗颗火热的心,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你们运用中医各种精妙的方法,使不少躺着进来的病友健步地走出医院,你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精神惠及到每一个病人,我要为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曾有人问,为什么刚从援藏回来,又去援鄂?陈景利笑着说,医者如战士,能上场杀敌,保卫生命是职责所在,更是一份荣耀。对于在急诊科工作已超过10年的他而言,每天的急诊工作都像是在战场上抢救生命,援鄂也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医生职责看病救人,不选地方,更不挑病人,无论何时何地,站好每一班守护生命的岗位!”陈景利这样说道。
来源:祖庙微新闻
编辑:方洪秀、谢韵宁
责编:陈广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