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五一”节了,小长假正在前方招手。今年“五一”因调休加长,但防控措施还是要收紧。4月23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强调,要抓实抓细“五一”期间防控工作:公园、景区严格落实防疫要求,采取预约制、限流、分流等措施,防止扎堆;入住京郊民宿要遵守村防控要求;商场、超市落实限流、入口测温、“一米线”等措施;科学调配运力,做好火车站、机场等接续运输工作,加强进京检查站筛查。
提起“五一”假期,市民内心多少有些矛盾。一方面,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少市民或在家里憋了许久,或从未离开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眼下春光明媚,好不容易迎来“五一”假期,又是加长版的,出游透气的想法难以抑制。另一方面,新增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仍然存在,一同游览的游客是否有无症状感染者也是未知。现在出门旅游并非零风险,再加上民众心理本就处在缓冲期,若真随了拾翠踏青的心愿,又难免有几分提心吊胆。
当下,各个行业复产复工步入正轨,文旅行业复苏也需要添油加劲。“五一”连休5天,有提振旅游经济、促进消费回暖之意。因此,政府鼓励假期消费是必要的,民众出门赏春踏青也是合理的。所以不难推测,“五一”期间,包括北京在内,各地将迎来自疫情暴发之后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这对疫情防控又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尤其北京,公园多,景点多,游人多,防控面临的压力无疑更为巨大。在疫情风险仍存的大背景下,旅游项目若想顺利重启,就要本着唯恐有失的心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细则;市民出游若想打消感染顾虑,就得带上安不忘危的意识,做到防控休闲两不误。任何一方对防控细则马虎大意,都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疫情反弹,不仅于民众健康不利,也可能导致旅游业再度停摆。
对景区而言,类似清明期间2万人挤爆黄山的场景,“五一”期间不能再次上演。为了吸引游客,免门票、智能测温,各景区已经“花样”频出。但人气可以增加,客流不能超限。要握好重点和节奏,通过预约限制景区人数,同时科学引导就餐,保证有序安全。公园景区设防线,市民游客心理也有防线。首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等高危人群最好不凑热闹;决定出游的,不仅要规划路线,更要制定防控攻略,背着安全行囊出门。如果出京,更要详细了解两地往来的防疫政策。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出门“透气”也要隔着口罩。
可以放松心情,不能放松防控意识,这是对景区和消费者共同的要求。当前防控依旧是第一位的,不会因为小长假就退居次席。公园和景区开门迎客,就要力保万无一失;市民选择出游,就要警惕健康码“变色”,绿色健康码是通行证,切莫因为疏忽大意让自己的健康码染黄染红,从而给节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
图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殷呈悦
编辑:殷呈悦
流程编辑: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