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房地产行业中报业绩披露已近尾声。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沪深两市中超过五成的上市房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房企业绩分化现象非常明显,盈利水平“冰火两重天”。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亏损已成为大多数房企不得不面对的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仍有一部分企业凭借清晰的战略布局和稳健的经营能力,在行业寒冬中保持了正向盈利,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这些企业的共性在于,要么依靠经营性业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要么聚焦高能级城市深耕区域市场,从而实现利润结构的优化与财务盘面的安全。
行业分化明显,TOP50房企超六成亏损
在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各上市房企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延续去年的趋势,亏损仍是今年上半年的行业主流。据业内人士分析,房企业绩下滑或亏损的主要原因,大多为地产开发业务的结算毛利率下降所致。
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看, 2025年上半年,排名前50的上市房企中,有17家实现盈利,但合计归母净利润为-984.83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23亿元。其中,33家房企出现亏损,亏损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六成。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14 家重点房企中共有 9 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从盈利能力来看,房企仍然被前期项目拖累。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规模来看,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龙湖集团排名前三,仅华润置地一家规模超过1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的深度调整也带来了格局的重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央企主导,民企韧性复苏。国央企凭借其资金优势、品牌信任度和融资成本优势,在销售和拿地环节都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聚焦核心城市,深耕高能级市场。房企普遍将资源向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板块倾斜,这些区域因其人口流入、产业基础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房企的“安全港”。例如,滨江集团新增土储中73%在杭州;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上半年新增土储也几乎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
三、“好房子”成为竞争核心: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导向(“好房子”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成为房企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加大了在产品研发、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方面的投入,例如龙湖集团在内部发布了《龙湖好房子白皮书》,华润置地建立了“三好十二优”产品体系。
四、探索新模式,从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型。为平滑开发业务周期,不少房企积极拓展经营性业务。华润置地的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如购物中心、写字楼)收入同比增长5.5%,贡献了可观的经常性利润。代建也因为其“轻资产、高盈利、抗周期”的特性,成为热门方向。
业绩逆势走强的背后
纵观今年上半年房企经营中的业绩表现,在市场持续筑底的过程中,房企遇到的困境大同小异,但搏得盈利的途径却不尽相同。在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利的企业之外,两类房企最为典型:
第一类,地产开发+经营性业务两条曲线共同发力,代表企业为华润、龙湖。2025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2.5%,占总营收比重21.7%,经常性业务利润占比超半数。其中以商业为主的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营业额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5.5%;轻资产管理业务营业额为60亿元,同比增长1.1%;生态圈要素型业务营业额为24.5亿元,同比减少7.7%。上述三项业务合计实现核心净利润60.2亿元,贡献占比提升至60.2%。
龙湖集团运营+服务业务也成为收入、利润的稳定贡献源。
2025年上半年,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22.6%,实现核心利润40亿。运营业务板块由商业投资、资产管理航道组成,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2.5%,毛利率超过75%,净利率超过40%;以物业管理、智慧营造为主的服务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62.6亿元,同比微增。
开源证券表示,龙湖上半年结转规模增加,结转毛利率承压,但整体负债结构优化,运营和服务业务稳健增长。该机构认为,龙湖运营服务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维持高位,看好后续盈利修复,维持盈利预测及 “买入”评级。
第二类,区域房企的业务聚焦是另一大看点。8月26日,滨江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4.49亿元,同比增长8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53亿元,同比增长58.87%;基本每股收益0.6元。
对此,滨江集团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2025年上半年交付楼盘体量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之下,滨江集团上半年交付楼盘体量有所上升,并实现销售额527.5亿元,与去年持平;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2.67个百分点,回升至12.24%。
聚焦浙江依旧是滨江的核心布局思路。截至上半年末,滨江集团土地储备中杭州占73%,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包括金华、湖州、宁波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占比17%,浙江省外占比10%。
“第二曲线”持续推进
当然,除了业绩增长的看点外,房企“第二曲线”又有哪些新进展?
华润置地2025年上半年,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3+1”一体化业务模式的经营数据显示,开发业务仍是华润置地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现金流保障,其转型主要体现在投资高度聚焦和产品力提升上。而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轻资产管理业务,则是华润置地转型的重要发力方向,主要涵盖购物中心、写字楼等持有型物业,以及由华润万象生活提供的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服务。
生态圈要素型业务是华润置地围绕城市运营进行的多元化探索,虽然当前收入占比不高,但意义在于完善战略布局和培育未来增长点。包括城市代建、文体场馆运营、租赁住房实现营业额4.15亿元。
龙湖在过去三年压降负债、优化债务结构的过程中,也构建起适应新市场环境的全新盘面。在业绩会上,龙湖管理层表示,优秀的债务结构加正向的经营现金流,是保证企业安全的根本,也是公司的基本盘。在此之上,龙湖的四个经营性航道(商业投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智慧营造)将成为推动持续发展的增长盘。
根据龙湖管理层的要求,“未来四个航道都要构建自身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持续保持增长,形成能力的护城河。”而除基本盘、增长盘外,针对未来的发展,龙湖还规划了创新盘,例如,针对会员运营上线ALL IN ONE的“龙湖”APP,产生新的业务机会;在AI应用的层面,龙湖管理层表示,龙湖今年在内部做很多行业级的AI应用试水,未来成熟了会通过龙湖龙智造旗下的千丁数科对外输出。
面对全新的存量市场,华润、龙湖均已建立起体系化的业务方阵,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其他转型中房企,例如,招商蛇口持续推动“综合发展模式”,园区运营与物业管理业务贡献稳定现金流。今年上半年,开发业务仍是招商蛇口的压舱石(营收占比77.54%),收入同比微降1.02%。资产运营业务收入34.53亿元,同比微增0.64%;集中商业运营收入为9.4亿元;产业园在营项目32个,运营收入6.4亿元;公寓业务运营收入为6.5亿元;物业服务业务(招商积余)表现亮眼,收入81.11亿元,同比增长7.99%。
万科则在物业开发、物流仓储、长租公寓等多赛道协同发展。万物云作为旗下轻资产平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物业服务和城市服务商,持续为公司输送稳定服务收入。
2025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阵痛仍在继续,但希望也已显现。那些早早布局经营性业务、聚焦核心城市、严守财务纪律的企业,正在为行业走出低谷提供可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