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再成被执行人,后共享单车时代如何收场?

 1月6日,企查查信息显示,ofo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新增3则被执行人信息,即俗称的“老赖”。同时创始人戴威及ofo公司收“限制消费令”多条。执行法院分别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2019年3月,ofo推出金币商城,将押金变消费金币,引导用户在ofo商城内使用,但金币只能部分使用,且根据用户反馈商品价格明显过高。不仅如此,不久前ofo被曝出裁员消息,预计裁员规模达百人以上,而目前员工总数已不足百人。在经历2018年野蛮生长、2019年行业洗牌后,共享单车在新时代正逐步进入“下半场”的激烈竞赛。随着共享出行行业格局日渐清晰,共享出行企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从资本驱动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早在2019年1月23日,美团官方宣布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唯一入口。滴滴在与ofo关系陷入僵局后,用青桔单车置换收购而来小蓝单车,并且加紧布局共享助力车——街兔电单车。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免押金等方式逆风翻盘的哈啰出行,依靠蚂蚁金服这一不可或缺的资源支持,加之支付宝的强大流量,正在共享单车行业竞争中遥遥领先。

随着共享出行行业格局日渐清晰,共享出行企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从资本驱动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同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监管,对于共享单车屡禁不绝的偷盗行为加强打击力度。 

偷盗情况严重,政府部门严加打击

据悉,在2019年共有近18.92万摩拜用户通过app等渠道举报私占、破坏共享单车超27.87万次,涉及车辆超20.56万。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但方便了人们出行,同时也成为了检验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日前,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疑似哈啰出行工作人员通过自家单车上的定位系统,在湖南汨罗县找到了数百辆在湖南长沙被偷盗丢失的共享单车。从“残骸”来看,有ofo小黄车、哈罗出行,也有永安行,但都已经被拆卸只剩一堆车锁。

根据废品公司的老板称,车锁是他在废品市场以2元一斤的价格买回的,对单车的来路并不知情。《资本一线》就此采访了上海信和安律师事务所主任余能军律师,他表示:“参与了回收来路不明的共享单车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个不是以其口供来确定其是否知道。个人私占则可能构成盗窃,比如搬回家;如果损毁,则构成毁坏公司财物罪;这个很多地方都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据北京市公安局通报,2019年以来,警方在打击涉及共享单车被人为损毁、占有、倒卖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行动中,共控制2600余人,打掉团伙10个。

烧钱不是长久计,涨价才是硬道理

在政策法规未能完全杜绝共享单车偷盗造成高损耗的现状下,2019年共享单车企业纷纷通过上调价格或挖掘附加值来增强变现能力。家住距离地铁站1.5公里的李女士发现,以前骑美团单车到地铁站通常只要1元,偶尔1.5元,而现在美团单车价格调整为30分钟之内收取1.5元,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也就是说起步价就是1.5元了。这样的价格调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发生ofo拖欠用户巨额预售押金爆仓后,美团、青桔、哈啰出行等品牌都已经不再收取押金。交通运输部、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从2019年6月正式实施,办法规定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在预收押金使用原则确定后,企业无法调用巨额押金成为了促使企业上调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受到资本青睐,但在资本热度消退之后,通过涨价提升管理运营收入,弥补单车偷盗亏损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增加管理人员是为了缓解在一些城市出现的路面共享单车占道、随意摆放等问题。《资本一线》发现,目前上海在图书馆、商场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附近,都因为有专人协助摆放共享单车而使得人行道整洁了不少,有些勤快的管理员还将各家单车按颜色来摆放。

 

 还有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出资委托第三方企业对主城区的道路及重要区域、重要商圈、交通拥堵点区域的共享单车进行摆放、清洁、维护,这些服务都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未来重点实施精细化运营

仅仅两年,共享单车经历了从“颜色不够用”到多家品牌“倒在路上”,如今仅剩的几家头部运营企业真正到了通过比拼服务来抢夺存量用户的阶段。在调整价格的同时,更需要辅助数据分析,从根本上加强对单车精细化经营和科学管理。

从运营企业的投放策略来看:应该把有限的单车投放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提升单车周转率。我们经常能看到,工作日的白天经常是小区附近无车可骑,而地铁站口则堆积了大量共享单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在“上海新经济TOP30榜单发布会”上表示,哈啰出行运用蓝牙道钉技术和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可以助力更规范的管理车辆;眼下,在大量研发工程师的护航下,哈啰已在车辆投放、调度等各环节实现全链路智能化决策。如此一来将大大缓解共享单车在特定区域出现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从共享单车自身商业生态系统来看:光靠共享单车本身盈利较难。据悉,一辆单车的成本及维护费用按照平均每辆1500元算,每天周转1.1次,每次收入1元算,需要1360多天才能收回成本。而实际情况是,单车在自身实现盈利之前,就已经破损报废了。但如果换个思路,把单车作为出行工具放到更大的物流体系来看,或许能在未来带来流量协同价值,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例如,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协助了单车与滴滴出行业务实现资源互补,强化滴滴在出行上的竞争力。而且,目前无论是美团单车、青桔还是哈罗出行背后都有集团的巨大流量支持,如此一来单车出行结合其他服务产生的协同价值将弥补行业前期的巨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