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做果汁,是阴差阳错的。”多年后,朱新礼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风轻云淡地说。
如果那时候给他个矿山,或许现在就是挖矿的;如果给他一个水泥厂,或许现在就是做水泥。
从罐头厂到果汁厂再到浓缩果汁,那时候的朱新礼,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
这个在当时连浓缩果汁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就这样把汇源打造成了国民品牌。
如今,朱新礼一手创立的汇源果汁,因40多亿的违规借款,目前已停牌超过20个月。
若不能在2020年3月13日之前完成复牌条件,将被启动退市程序。
公告发出,有关汇源果汁负债百亿、面临退市的消息接连不断。
新年又将至,对于朱新礼而言,这个冬天异常寒冷,果汁冰的牙在打颤。
01
“果汁大王”失信落难
朱新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67岁这年,成了老赖。
2019年12月21日,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马云表示:“到了年底,收到很多朋友的借钱电话,一天之内5个,有的时候就是被大家的信任所感动。”
马老师还是那么的多才多亿,凭亿近人……
而曾经跟马云同坐“赢在中国”评判席的朱新礼,云端已经跌至谷底。
自今年来,四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变成了和王思聪、罗永浩一样不能乘坐飞机的老赖。
以朱新礼目前的情况来看,马云的五个电话迟早就得有他一个。
2019年12月12日,“汇源果汁或将退市”的消息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前十,消息后一个哭泣的表情,代表了众多网友此时的心情。
牧场大爷猛吸一口旱烟感慨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想当年最爱汇源的桃汁……”
而在这前一天,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遇冻结。
图片来源:微博
申请查封的是谁?正是朱新礼旧债主招商银行。
2015年,德源资本出资30亿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同一年,德源资本向招商银行质押了公司股权。
随着德源资本无法偿付招商银行的债务,这场借款官司将于2020年5月13日开庭。为了资产保全,招商银行申请将德源资本彻底查封。
对于不了解事态的群众看来,退市、失信、冻结资产,纷纷以为汇源从此跌落神坛。你六爷很想解释清楚:“只是退出股市,不是退出超市……”
02
谁说卖了个企业就是卖国啊?
回顾这位创始人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个被广大国人坑惨的故事。
十年前,可口可乐曾以近乎180亿港元要对汇源果汁发起强烈收购。
多年后,当朱新礼谈起和可口可乐的一纸婚约,仍旧心有不甘:“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可口可乐看上汇源果汁,汇源选择相信可口可乐。
对于那年的可口可乐来说,收购日益成熟的汇源果汁,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这场联姻背后,双方各自心怀鬼胎。
当初,可口可乐开出179.2亿港元,溢价两倍的高价收购汇源果汁。受此刺激,汇源总市值一度飙到“最高点”36.36亿美元。
品牌如此之大的可口可乐,愿意用超过市价3倍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并且收购完成立刻摘牌退市。做出如此吃大亏的举动,对其自身究竟有何好处?
说白了,因为吃亏是一次性的,而以后品牌的买卖是永久且无限的……
与其烧钱重新打造,不如接手成熟品牌,合并后削减重复的人员配置,提高效率。
而十年之后的今天,可口可乐也没能打造出超过汇源的果汁品牌。
比如旗下品牌之一的美汁源果粒橙。
在中国出售的美汁源约含10%左右的橙汁。味道甜腻,主要目的为了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感。
而汇源部分果汁产品含量已经高达100%。光比浓度,美汁源就输了。
饮料巨头和国民果汁的强强联合,怎么就并购失败了?
站在朱新礼这方看,当初也是铁了心要卖,他想借助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170多个国家的销售链,把资金投入中国的现代农业。
为顺利实现并购,公司大刀阔斧改革,汇源挥刀重组。
这场婚姻大事在当时引发社会层面的强烈“抵制”。有人认为卖了汇源就是卖国,有人认为可口可乐会扼杀汇源这一民族品牌。
于是,官方迅速做出反垄断决定。改革结束了,可口可乐收购的告吹也把汇源果汁坑惨了。
截止2019年12月16日,汇源果汁最新市值仅为53.97亿港元。
老板曾经放下狠话:“做企业要像儿子一样养,像猪一样卖”。
现在老板一心想把企业养成猪,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广大爱国群众不支持卖猪,现在猪养不动了。老板找谁说理?
0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都知道汇源是国民果汁,但鲜有人知道,汇源的第一桶金来自德国。
故事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
当年朱新礼还是村里的一名公职人员,是属实有名的万元户。
年纪轻轻就成为沂源县任外经委副主任,高调登上地方报纸。
邓小平在发表南巡讲话时鼓励市场经济,一番话吹醒朱新礼。
于是,1992年的春天,这个农村青年找到县委书记,要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于是如愿被分配到一个濒临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
那时家乡的水果产量很高,无奈销路不好,烂掉的水果越积越多。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厂内实际情况仍让朱新礼大吃一惊。
110个工人,三年没发工资,20多人留守,工厂负债金额达到1100万。
这是什么概念?似乎看不到出路。
如果采用补偿贸易的方法,买外国的设备,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可不可以挽救局面?
1993年,朱新礼以开出5年信用证的方式,引进德国和瑞典约500万的浓缩果汁设备。
可能是傻人有傻福,在老朱带着样品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销会时,一位中国学生愿意帮他免费翻译,最后成功签下出口订单:3000吨苹果汁,约合500万美元。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朱新礼和汇源的春天来了。老朱刹不住车,决定乘胜追击。
1994年,果汁市场逐渐打开,在北京正式创办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之际,斥7000万中标了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
这个看似无厘头的决定一下打开全国的知名度。从此,汇源正式成为百姓眼中的“国民果汁”。
那是汇源的高光时刻,也是朱新礼的事业巅峰。然而往往,高光之后必是黯然失色。
04
大半辈子心血白流
2010年,并购被叫停的第二年,汇源果汁开始出现亏损,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
那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可口可乐成功并购汇源果汁。为了迎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条件,汇源大幅裁员,失去近75%的销售团队。
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直接结果就是汇源的现金流迅速转负。
流动负债在负债总规模中占比较重,同期公司流动负债占比分别为80%、54.2%、73%。
2017年中报时,汇源果汁的总负债已经达到115.18亿元。
为了自救,不惜再次联姻天地壹号。
2019年4月26日,汇源果汁宣布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三个月后,双方同时宣布联姻失败。至于原因,均未过多解释,仅仅表示“条件尚不成熟。”
两场联姻均以失败告终,汇源的心开始风雨飘摇。
如今的汇源,配料为纯净水和浓缩果汁,包装上却醒目地写着“100%”、“橙汁”字样。
顾客纷纷表示,味道没有以前浓了。再这样下去,汇源只会喝一瓶少一瓶。
被资本抛弃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被消费者抛弃,一旦信任瓦解,只怕没人会买汇源的账了。
十多年前朱新礼试图卖掉汇源时曾经说过:“汇源就好比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时机太早,不够成熟。太晚的话,它就老了。”
十几年风云激荡,从一个小厂起步,发展为过百亿的果汁帝国。然而世事难遂人愿,如今朱新礼已年近古稀,汇源也早青春不再。
传说已经褪色,留给我们的只剩模糊的剪影和无限的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