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趣店宣布撤回2019年40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预期(之前曾为45亿元),以及短期内不再提供2020年财测,股价应声暴跌约20%。
Seeking Alpha刊文指出,事实上,这也是趣店股价近几个月表现的高度概括。11月中旬,在趣店第三季度报告发布前夕,嗅到不祥气味的市场上就开始上演抛售行情,趣店从此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状态,从11月13日的7.79美元到周三的3.36美元,价格已经腰斩,跌势却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与重要客流源头蚂蚁金服关系破裂;以次级贷款客户为主要业务对象,资产品质可疑;力推的开放平台其实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竞争力……趣店股价会走到今天,显然不是偶然。
近日的财测撤销其实就是一个最新的警告,也进一步说明了该公司的资产品质是在如何加速恶化的。
简而言之,趣店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就是因为贷款客户拖欠率猛增,为了让违约最小化,该公司不得不缩减放贷操作。此外,放弃提供财测其实也正说明趣店的开放平台战略正式宣告失败——因为由于市场的整合和趣店自身客户群的可疑品质,他们的平台已经无法再顺利行使向其他平台介绍客户的功能了。
趣店这样的股票本就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而这次撤回财测只能让人们对管理层的信用越发怀疑,尤其是他们过于高调的首席财务官——后者曾经毫不动摇地维护公司业务模式和财测的可靠度。
最终,市场终于开始逐渐看清趣店的问题所在了。2019年上半年,趣店股价曾经一度有力上涨,主要理由有三个:首先,他们的业务模式不属于P2P,因此不在P2P监管的覆盖范围之内;其次,当时的估值处在历史最低水平,股价资产净值比大约为0.6,而行业平均水平为0.9;最后,该公司发布了坚实的财测,宣布了回购的决定,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局面已经截然不同,虽然趣店在撤销财测时也宣布了股票回购的计划,但是在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投资者已经无法再对该公司本身,以及他们的长期生存能力给予足够的信任了。趣店股价未来如果进一步下跌,更加趋近于其他在流量来源、风险管理和客户数据方面都乏善可陈的线上放款商,显然并不值得吃惊。
当然,这一领域现在也不是一片漆黑,比如乐信和360金融在专业能力和风险管控方面就要比其他玩家出色得多,但遗憾的是,趣店并不在当中。事实上,趣店的管理层金融科技专业能力颇为有限,首席执行官之前是做电子商务的,而首席财务官是企业财务分析师转型而来,原本都是线上贷款的门外汉。
不过,即便对于那些本来也并不看好趣店的观察家而言,撤销财测这样的举动也还是颇令他们吃惊的。这一不久前的声明很可能是再度曝光了趣店基本面的几大脆弱之处。
1.资产品质因次级客户群进一步恶化
趣店主要针对次级借贷客户群,后者的违约风险是最高的。趣店既然承担了高风险,自然就需要开出高价格来补偿潜在的违约损失,因此,趣店专注于内部收益率(IRR)达到36%的客户群体,这些人缺乏可靠的信用历史,但依然想要借款来满足消费需求。
然而,这些人往往都风险非常高,经常使用来自另外一个平台,比如P2P平台所借来的钱去偿还趣店的放款。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由于政府的大力监管和取缔,P2P平台的数量已经从一年前的约2000家减少到现在的约340家。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可能获取的贷款数量大幅缩水,因此偿还趣店资金的难度也就大幅升高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伴随拖欠不断发生,趣店资产品质日益恶化。一直以来,趣店的资产品质问题都像是一个定时炸弹,现在看上去,倒计时已经真正开始了。如果还有投资者想要去抄底,最好先自己好好做一下功课,研究一下趣店客户的情况。
2.以风险管控的名目减少放款
减少放款是否就是较好的风险管控方法,其实大可商榷,但是无可置疑的是,这也正说明在IRR为36%的客户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压力的情况下,趣店想要保证竞争力,就必须向着优质客户(18%到20%的IRR)转移。
如果趣店真的决定进行这种转移,他们将会发现自己又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趣店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经验,因此会发现无法为优质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其次,优质客户往往都正在和更加大牌和可靠的玩家打交道,比如蚂蚁金服、360金融和乐信等,而趣店在这些高品质放款商面前毫无优势可言,客户显然没有道理离开自己信赖的平台去转投趣店。
3. 开放平台的可信性受到质疑
趣店管理层一直宣称,开放平台是个至关重要的利润引擎,但是现在他们撤销财测,很可能正说明开放平台的业务也在恶化当中。归根结底,开放平台的本质就是将那些趣店自己不打算接待的客户转介给其他平台,趣店收取介绍费,后者是实实在在的纯利润。
现在,趣店自己都因为不能适当评估风险而面临资产品质不断恶化的麻烦,其他平台很自然地就可能会不再热心接纳趣店转介来的生意,因为他们可不愿意自己的资产也患上恶化的“传染病”。趣店在线上放款行业的信用一直很可疑,据说,在趣店向着贷款撮合者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许多国家级大银行都因为资产品质方面的担心而不愿意和趣店做生意。
这一次,其他平台因为同样的担心而不接收趣店转介的客户,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这就会对趣店这个最大的利润来源形成釜底抽薪的影响。
最后,趣店的管理层也非常有必要提升一下与投资者沟通的技能。如果非要撤销年度财测不可的话,他们本应该是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就这么做的——当时,许多追踪该股的卖方分析师都透露,管理层已经在担心资产品质恶化问题了。遗憾的是,尽管当时管理层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达成预期,但是依然选择了只是削减财测,试图来安抚市场。
总而言之,看上去,趣店的企业基本面和管理层可信度都在和自己的贷款账目一起恶化,对于这样的股票,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