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2020年1月,全国CPI同比上涨5.4%,为近8年来首次破“5”。
对此,专家解析此次CPI破“5”,并非完全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还受到春节期间价格上涨、此前猪肉价格上涨等综合影响。但在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看来,考虑到疫情对物价的影响会在2月份进一步显现,预计CPI走势还将持续在5%左右一段时间,但随着保供稳价措施推行和疫情好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春节与疫情叠加致CPI破“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对1月CPI数据进行了解读。从同比看,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董莉娟分析。
颜色同样认为,1月CPI破“5”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春节因素,以及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每到春节前夕,物价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去年的春节在2月,价格上涨也主要集中在2月。因此,导致CPI同比破‘5’。”
对于CPI破“5”是否是受到了疫情影响?颜色认为,疫情的爆发主要在1月下旬,因此1月CPI的涨幅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疫情的影响。“但1月下旬的物价数据多少也受到了疫情影响,从目前看,各类保障供应的举措还是有效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C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5.5%,涨幅与全国大体相当,反映了当地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取得积极成效。
食品上涨仍为拉动CPI主因
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来看,董莉娟表示,食品价格上涨仍为拉动CPI上涨主因。同比方面,食品价格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10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病害、供给不足等影响,去年起价格一路上涨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6.0%;涨鲜果价格下降5.0%,连续四个月下降;鸡蛋价格上涨2.8%,涨幅回落4.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4%—20.2%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鲜菜价格上涨17.1%。
环比方面,受春节和疫情影响,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96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15.3%和 8.5%,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5%和4.5%。鸡蛋、鸡肉和鸭肉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3.7%、1.7%和1.0%。
疫情仍将影响2月CPI走势
颜色认为,2月CPI走势将更多反映出疫情影响。“疫情可能会导致部分供应品紧缺、物流成本上升等,从而影响到CPI走势。此外,为应对疫情,国家可能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将影响到CPI上涨。”颜色预判,CPI短期或仍将维持5%左右的上涨,但长远看,会逐步回落到稳定可控水平。
此外,受春节影响,1月非食品价格也同样出现上涨。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2.2%和0.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环比方面,受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影响,部分服务价格环比上涨明显,其中美发、家政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2%、4.7%和4.6%。受前期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7%和3.0%。
另据测算,在1月份5.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0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记者 赵语涵
编辑:赵语涵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