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在市场里有一定时间的投资者,都会发现股市的规律,前几次的牛市启动前,总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总结了以下两点:
1、三轮大调整以后的牛市起点
1993年高点1558点调整到1994年的326点,2001年高低点的2245点调整到2005年的998点以及2007年的高点6124点回调到2013年的1849点。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得出,股市每次进行大的调整之后,牛市的启动即将展开了。
从2019年年初,A股下探到2440点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经过一个大的调整,从时间角度上看,调整的时间也经历了漫长时间,是否跟前几次的大调整有相似的历史呢?
通过波浪来分析,在2008年1664点见底后,牛市就已经启动,这期间也经历了4段行情,过程也是也是相当波折与坎坷,而现在正处于第5段,是否会创出历史新高,超越前期高点?
2、当下正处于底部确认后的二段调整
1994年7月A股见底以后,两个月的时间反弹了727点,之后就为期了18个月的盘整,开启了2245点的牛市。
2005年6月A股见底以后,三个月的时间反弹225点,之后就为期了3个月的调整,启动了6124点的大牛市,至今还是新高。
2013年6月A股见底以后,三个月的时间反弹421点,之后就为期了9个月的调整,启动了5178点的大牛市。
以上总结,A股见底后反弹的第一波反弹不超过3个月。而且高度越高,调整的时间就越长。
今年1月份2240点见底后,4个月上涨了848点,者也意味着,其后的调整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现在的A股,正处于底部确认后的二段调整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启动牛市。
综上所述,历史惊人的相似,这两大明显的特征,意味着牛市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上、下影线的运用技巧
上、下影线是常见的K线形态。上影阳线表示当日最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差。上影阴线则表示最高价与开盘价的差。下影阳线表示当日最低价与开盘价的差,下影阴线表示当日最低价与收盘价的差。用图形可以表示为:
一般情况,影线的存在代表着压力和支撑,上影线代表压力,下影线代表支撑。影线的长短代表多空双方力量的强弱。长上影线表示空方力量更强,后市不利于多头的散户。长下影线代表多方开始占优,后市有反转可能。
利用上影线预判趋势
试盘型上影线
前文说过,上影线一般表示有压力存在,是种见阶段顶的信号。但是主力在拉升股票前,会试探上方抛压。这种投石问路形成上影线则不必过于担心。
分辨是不是试盘型上影线有两个要点
1、成交量未放大。
2、股价始终在一个区间内窄幅整理。
这时需注意大盘情况,如果个股由大盘带动而下跌,主力往往会顺势而为,不会逆市消耗资金,等待大盘企稳后再快速拉升大阳线,使股价重回上涨趋势。
如果大盘较为温和,并且上述两个条件成立,出现长上影可安心持股待涨。
小技巧:当大盘暴跌时,选择有长上影线并且跌幅不大的股票,后市会有更好表现。
震仓型上影线
震仓型上影线经常发生在刚刚启动的个股上。形成的原因要么是前期套牢盘卖出,要么是短线获利了结者卖出。识别是否是震仓型上影线的关键是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放大,说明形成上影线的承接盘较强,后市仍以持股待涨为主。
见顶型上影线
上涨一段时间后,股价已经在相对高位,这时的上影线则是提醒我们见顶了。如果此时量能萎缩,说明资金追涨意愿不强,至少主力不愿意再次拉升了。此时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离场准备。
如果后面几天不断有上影线出现,特别是早盘冲高回落而形成的上影线,则说明主力在拉高不断派发。如果主力吃货较多后市可能会有反复,但反弹时也要逢高减仓。如果是比较凶悍的游资则不会给散户反复的机会,此时上影线是真正的离场信号。
上图将震仓洗盘式上影线和见顶式上影线很好的反映了出来。
图中左边股价稳步走高,伴随着上影线,但是量能同步放大,说明承接盘较强。
图中蓝圈处,股价已经涨幅可观。在相对高位连续出现上影线,此时量能萎缩,反弹就是最后的离场机会。
注意事项
长下影线一般预示着个股底部的到来,但前提是前期个股经历了相当幅度的下跌。这时出现的下影线才是有参考意义的止跌信号。
长上影线一般预示着抛压较大,但如果有量能配合则更可能是洗盘。
出现上下影线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综合判断,以提高研判准确度。
寻找有主力的强势股
如果你入市多年,还不会选股,不妨试试“资金强度黑马选股器选股”,选出的结果都是有主力而且有黑马潜质的股票,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入场位置,如何高抛低吸,如何寻找顶点及时离场;公式代码复制过来难免造成部分格式错误,如果不能成功导入,可以找我领取源码!
ZLCM:=EMA(WINNER(CLOSE)*70,3);
SHCM:=EMA((WINNER(CLOSE*1.1)-WINNER(CLOSE*0.9))*80,3);
ZZLKP:=ZLCM/(ZLCM+SHCM)*100;
ZZLJJ:=EMA(ZZLKP,89);
ZJLRQD:=INTPART(ZZLKP-ZZLJJ);
主力控盘系数:=INTPART(ZZLKP);
资金流入强度:=ZJLRQD;
K1:=LLV(LOW,5);
K2:=HHV(HIGH,5);
K3:=EMA((((C-K1)/(K2-K1))*100),4);
K5:=((HIGH+LOW)/2);
K6:=DMA(K5,(VOL/SUM(VOL,5)));
K7:=DMA(K5,13)));
K8:=DMA(K5,34)));
K9:=DMA(K5,75)));
KA:=EMA(WINNER((0.9*C)),5);
KDY:=((100*(C-K6))/K6);
KE:=((100*(C-K7))/K7);
KF:=((100*(MIN(C,O)-K8))/K8);
KG:=BARSLAST(((K8>K9) AND (REF(K8,1)
KH:=((((COUNT(((WINNER(CLOSE)0) OR (((1-WINNER((1.2*C))) >=0.8)
AND (WINNER(C)0)) AND (COUNT((KF0));
K12:=((((COUNT((KDY0) AND (COUNT((KE0)) AND (COUNT((KF0)) AND (COUNT((KA>0.8),KG)=0));
K13:=(((COUNT((KH OR K12),2)>0) AND (K3>REF(K3,1))) AND (((1-WINNER((1.15*CLOSE)))*100)>80));
K14:=IF((K13 AND (COUNT(K13,3)
ZVF:=100*(C-REF(C,1))/REF(C,1);
控盘:=主力控盘系数>10 AND 资金流入强度>-10;
XG:BARSSINCEN(K14,10) AND ZVF>3 AND 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