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年前起步,美股的这一轮超级大牛市一路上经历了不知道多少风风雨雨,但是都没有被阻止住前进的脚步,但是今天,很可能是终于遇到了最后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
今日美国网站报道称,大量关于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各种消息如冰雹一般洒落股市,导致周一的交易日一度触发了熔断机制,最终三大指数都低收7%以上。
所谓熊市,大致定义是价格较之最近的收盘高点下跌20%或者以上。周一早盘当中,标普500指数一度跌至2740.35点,较之2月19日3386.15点的历史最高位足足低了19%。
疫情造成的金融后果正在残忍而迅速地呈现出来。病毒在全球的蔓延已经使不少地区的经济活动陷于冻结,逼迫着经济学家和股市观察家们去调升自己的衰退预期。
道指在周一的损失超过了2000点,其实正说明战战兢兢的市场正试图搞清楚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到底会有多严重。当日其他令人担心的行情还包括,原油价格下跌2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38%的新低等。
虽然熊市的20%跌幅前提还没有被正式满足,但是毋庸置疑,人们的感觉已经和置身熊市别无二致了。
“面对这样一个交易日,你还能做些什么?” OANDA Europe资深市场分析师厄尔拉姆(Craig Erlam)感叹,“这就是一场无可争议的大屠杀。”
“这是一场熊市的开始吗?在我们公司的眼中,答案是肯定的。”Foguth Financial Group创始人弗格斯(Michael Foguth)直言不讳,“新冠病毒、大选、降息、油价暴跌,这些都只能让我们越发确信。”
高度波动的行情预计一直都会持续下去,直至华尔街能够渐渐打开那些至关重要的问号——美国到底有多少让会被传染?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疫情,以及帮助企业克服经济损害?企业盈利到底会遭到多持久的影响?
何谓熊市?
到底什么是熊市呢?答案是,熊市是一段股票价格下跌的周期,标普500指数之类的大盘指标会较之前的高点至少下跌20%。经济衰退、新冠病毒疫情之类的“黑天鹅”事件、投资者情绪过度乐观、股价高估严重,以及会造成经济收缩的利率冲击等都可能会导致熊市发生。当这些可怕的消息传来,损失日益扩大,投资者的恐惧情绪往往也会持续高企。
当下的抛售主要是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变数的刺激。不到三周前,美股市场刚刚创下历史新高,但是之后,各种媒体的大标题就全部被疫情占领了。
无论是这个“黑色星期一”,还是之前那些道指损失超过千点的交易日,其实都说明了投资者已经陷入恐慌,正拼命想办法避免损失。
市场专家们表示,周一的大抛售是否意味着某种类型的短期底部已经到达,目前还难以断言。
“在底部接近时,各种消息往往都是非常可怕的,而且局面还大有进一步恶化的味道。” Arbeter Investments总裁阿贝特(Mark Arbeter)在回应采访的邮件当中写道,“当市场最终变得麻木,开始对各种消极报道无感,底部才会真正到来。”
如果标普500指数真的下跌20%,熊市正式宣告降临,也就意味着华尔街一段好时光的寿终正寝。标普道琼斯指数对美国1929年以来的全部标普500指数熊市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熊市平均时长为21个月,平均损失幅度为40%。
股票价格持续下滑,就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当中痛苦不断扩散,最终演变为实质性的损失。如果有人在2月19日高点大大时向标普500指数投资了10万美元,那么周一交易日行情最可怕时,他的理论损失就已经达到了1.87万美元。
在联储的廉价货币和零利率政策帮助下,美股价格已经持续上涨了十年以上,今天终于遭遇了狂暴的振荡。疫情扩散对全球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造成了冲击,这种“经济冻结”将道指企业的销售额与盈利不可避免地收缩。
投资者担心衰退已经近在咫尺,而衰退对于股市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CFRA 的数据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总计经历了12次衰退,而在这些衰退期间,标普500指数平均跌幅27%,平均下跌周期13.5个月。
美国联储上周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但是依然未能止住股市下滑的势头。在面对类似当下这种信心危机的时候,护壁政策原本也不是最佳的工具。毕竟,廉价货币或许能够给市场提供一点支撑,但那终究不是疫苗,不可能起到控制疫情的作用。
目前,华尔街正等待着美国政府出台各种财政支持政策,比如为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降低工资税,以及让劳动者获得更高收入等,以此来缓解美国大众和华尔街自身的金融压力。
周一的剧烈震荡之中,几乎没有任何股票能够独善其身。
许多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蓝筹股都已经跌了熊市行情——波音、JP摩根大通、埃克森美孚、美国运通、高盛、迪斯尼等当前的价格都较之前的高点低了至少20%。
痛苦在市场上扩散
市场之痛在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来。至周一盘中低点,一直以来都在本次牛市当中扮演领涨角色的科技重镇纳指较之稍早时的峰值已经下跌了超过19%,道指也是如此。
罗素2000指数是小型股票的基准指标,也经常被视为投资者风险胃口好坏的风向标,周一盘中一度较之前的高点下跌20%以上。
油价也跌进了熊市。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周一盘中一度下跌近20%,而较之年初时,跌幅更是达到了大约46%。
从东京到伦敦,海外股市也是哀鸿遍野。
伴随疫情不断蔓延,投资者需要担心的变数清单也越拉越长,许多人都选择了抛掉股票,投身于美国国债、现金、债券和黄金等避风港。
联储下周将举行政策会议,预计将会再度大幅降息。投资者还在苦苦寄望于恐慌抛售能够告一段落,在不到三周内就损失了超过5700点的道指能够免于熊市的毒手。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和专业投资人却无情地发出信号——也许,熊市已经近在咫尺了。
SS Economics经济学家、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教授宋元荪直言:“面对疫情的扩散和经济的低迷,牛市最终只能逐渐屈服和放弃。”
瑞士信贷首席美国股市策略师高勒布(Jonathan Golub)虽然预言说,到年底时,市场将经历“大反转”,标普500指数将复归3300点,即比现在高出约18%,但是他也不排除在过程当中还会有更多苦难发生,比如演成熊市。
局面可能恶化到什么程度?
股市到底还会跌多少,底部何时才能到来,这些都几乎是不可能准确预见到的。不过,回顾一下过去的历次熊市,或许会让投资者对未来更加心里有数。
首先是好消息。虽然在过去的熊市当中,标普500指数平均跌幅达到40%,但是具体下来,还是有一些熊市相对温和的。比如,1990年熊市当中,大盘不多不少,只下跌了20%就开始反弹了。还有,1956年至1957年熊市,以及1966年熊市,损失都不足22%。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另外一些熊市的破坏力要比平均数字大得多。全球金融危机伴发的2007年至2009年熊市当中,标普500指数暴跌了近57%。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熊市,损失也达到了49.1%。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1929年至1932年熊市的86.2%的损失,虽然近期的暴跌已经让许多人胆战心惊,但是与前者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还有谁能阻止下跌?
一般来说,只有当几乎所有人都恐惧到无以复加,都想要卖出,为潜在的买家创造出一个安全很多的入场机会时,熊市才会真正结束。恐慌情绪见顶,人们开始相信价格已经跌出了足够的折扣等都是相关的信号。到那时,受到低股价的诱惑,那些勇敢的、机会主义的投资者就会重归市场。
此外,当投资者看到了可靠的证据,开始确信眼前可能的衰退大概率将只是一个V形的短暂过程,企业利润在疫情得到控制,世界恢复正常后迅速反弹,市场也会发生反弹。
“更多的积极的进展,比如说疫情被证明在亚洲已经受到有效控制,消费者可任意支配收入比预想更高,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双走向宽松,以及股票估值变得更有吸引力等,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被市场消化。”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黑费尔(Mark Haefele)在研究报告当中写道,“换言之,我们依然相信投资者面前的其实是让自己的投资组合获得进一步强化和多元化,构筑基于长期的头寸的机会。”
投资者该如何面对?
在熊市当中航行当然是一段危险的历程。当跌幅真的达到20%时,确实有可能最糟糕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也同样有可能未来还有30%,乃至40%在伏击投资者。
专家们警告说,选时操作的策略只是看上去很美,要有效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些真正是为了未来15年、20年乃至30年在储蓄的投资者,其压力自然要比眼看就要退休的人小得多。展开股市的长期表现图表,就会发现总体趋势是明显上行的,而熊市更像是短暂的扰动。眼下的剧烈波动也是如此,不管局面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到了未来的2030年、2040年乃至2050年,也基本上就会被淡忘了。长期而言,在下跌周期买进股票总是有利可图的。
“一段新的时期正在展现,一些关键的能源股票价格都出现了整体性的,难以置信的折扣,也许其他一些股票也是如此。” Bahnsen Group首席投资官巴恩森(David Bahnsen)在回应采访的邮件当中写道,“不过,投资者还需要等待更多底牌亮出来之后再行动为好,过分积极和过分消极都不可取。”
他补充说,在短期内就逢低买进,其长期收效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事与愿违。
“逢低买进,其实只要是看投资者具体的风险倾向和承受力。”巴恩森解释道,“市场确实有一些理由可以迅速从当前的困境里反弹出来,但是也同样有一些理由会进一步走低,比如第二季度遭遇衰退的概率正在变大。”
历史证明,不管短期的痛苦有多严重,股市最终总是可以走出风暴的,这就意味着,神经紧张的投资者其实应该努力让自己着眼于长期趋势,着眼于未来的回报。眼下的疫情固然严重,但是许多已经在发展之中的大趋势,比如远程医疗、电动汽车、数字化、5G、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都不可能因此而中断。
只是,对于那些短期内就要用钱的让来说,现在或许是时候撤回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了。
比如,可行做法之一是兑现一部分亏损,然后用这些亏损来冲抵2020年的应税回报,或者是卖掉股票,将资金转入货币市场账户。
短期而言,在股价猛烈下跌时,现金是最好的防御。现金可以让投资者免于进一步暴跌的打击,在市场压力巨大的时候,资本保值要比资本增值重要得多。
瑞银的黑费尔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如下的投资组合策略。
比如,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股息回报率,多买资产负债表强大的派息股票。或者是投资所谓“绿色债券”,后者与经济、油价之间联系并不密切。
不必说,还有最传统的策略,即投资黄金和长期国债之类的避风港资产。对于着眼更长期的投资者,黑费尔建议他们利用当前的暴跌“买入长期主题”,比如医疗科技、基因疗法等。
Quadratic Capital首席投资官戴维斯(Nancy Davis)则在邮件当中这样总结:“今日热词就是传染。投资者目前最大的恐惧就是,眼下的抛售行情与其他时候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