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3月17日讯,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继上周3月9日和12日美股出现2次熔断后,这周在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利率,并启动7000亿美元第四次量宽(QE4)后,又迎来第三次熔断,美股历史上的第四次熔断。随后市场持续下滑,道指盘中一度跌逾12%,目前跌幅收窄。
今日美股再次熔断,部分原因是由于美联储在3月15日推出多项货币宽松措施,一是提前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00个基点至0%-0.25%;二是重启QE,向市场释放7000亿美元流动性;三是下调贴现窗口的一级信贷利率125个基点至0.25%,延长银行贴现窗口借款至90天。这些货币宽松政策远超市场预期,使得市场认为自己之前低估了潜在风险,导致市场恐慌情绪不减反增。
按照2月下旬以来的下跌幅度,美股以及步入技术性熊市。归纳美国历次股灾发现,COVID-19国外疫情蔓延与石油危机或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催化剂,美国大概率会或已发生新一轮股灾。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元加息周期下次贷危机爆发引起的。
这段时间的市场下跌原因主要是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有关国家未采取有效防控举措、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间的“全面油价战争”加剧资本市场动荡。由于本次COVID-19疫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救市的关键措施应该是采取有效疫情防控举措,尽快遏制疫情蔓延,恢复市场信心。除此之外,像日本央行大幅购买ETF、平准基金入市等托市措施也可以考虑使用。
避险资产主要是黄金、美元等,通常这类资产在市场波动变化时,价格不会波动太大。最近一周黄金价格下跌10%,美元指数大幅波动,全球资本市场集体恐慌下跌,流动性问题加剧了投资者资产抛售,避险资产也难以幸免。避险资产不避险主要还是因为国外疫情蔓延态势暂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以及有关国家未采取有效防控举措,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信心不足。
如果国外疫情失控,恐慌情绪持续发酵,美国指数继续下行,引发全球资本市场连锁反应,且在中长期内维持技术熊市状态。A股市场大概率无视政策边际宽松与复工复产下经济相对利好的影响,以相对较弱的比例向下调调整;若未有超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再次冲击A股市场,依然维持中期底部约为2700点的判断。
如果国外疫情超预期好转,石油危机获阶段性利好,多重恐慌情绪缓解,美股下跌后企稳或箱体偏空震荡,全球资本市场在中长期内跟随箱体震荡调。在此情形下,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历程中,国内政策边际宽松、复工复产稳定经济,A股市场大概率走出结构性独立行情,投资者可以关注基本面好、估值便宜的受益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