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3月16日讯,继上周3月9日和12日美股出现2次熔断后,这周在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利率,并启动7000亿美元第四次量宽(QE4)后,又迎来第三次熔断,美股历史上的第四次熔断。随后市场持续下滑,道指盘中一度跌逾12%。
天风策略联席首席分析师刘晨明认为,对于短期而言,说A股能够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大概率是个伪命题。过去几年,多次证明了,一旦美股暴跌,或者是进入全球risk off的大环境,短期来看,全球投资权益的产品,都要整体性降低仓位,从而A股也会被卖出。几乎没有出现过,由于美股暴跌,全球资金卖出美股、买入A股的情况。
对于长期而言,如果发达国家市场进入经济衰退导致的熊市,那么外资的确可能进一步提升A股的配置比例。
第一,外资持有所有中国资产(A股、港股中资股、中概股)比例仍然远低于其他国家;
第二,韩国MSCI纳入比例提升的空档期,外资仍然持续流入
第三,随着A股逐步纳入MSCI,国外共同基金(JP Morgan、普信等)持有A股的比例目前仍小于A股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的加权配置比重(约1.7%)。未来即便A股纳入MSCI的比例短期不提升,A股部分优质资产的高盈利能力和回报率的优势,也会吸引更多海外主动型共同基金继续增加A股配置。尤其是当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由于经济衰退进入熊市的时候,A股真正的“避风港”作用在长期会体现出来。
此前,欧美国家在防疫上的“无政府状态”和对疫情的“轻视”,让市场对于疫情的前景非常担忧,增加了不确定性。但是,过去几天,经过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个国家纷纷开始采取有效手段,包括“封城”、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这一点有助于,市场从“疫情失控”的担忧中逐步缓解过来。
国内市场能否更快企稳,还取决与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就是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