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发布了《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了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大约为1.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9%,个人投资者占比99.78%,虽然比例很高,但这只是从开户数来计算,也就是说人均资金比例较机构还是很有大差距的。
有朋友说,怪不得A股市场总是会大起大落,散户投资者如此之多,追涨杀跌的毛病又不会改变,股市波动大在所难免。确实如此,A股时不时就来一个大波动很大程度上与散户投资者居多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不管是老牌的英国伦敦金融市场还是目前全球第一的纽约金融市场,在过去的历史中都经历过散户参与度高股市波动大的阶段。而咱们A股也不过就30来年的历史,有如今的体量和成熟度已经是很不错了。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就能得知,A股市场的散户正在走向成熟。比如说与2018年相比,去年通过购买理财、基金入市的参与者由26.7%增长到44.8%,是增速最快的一栏,正所谓炒股不如炒基金也就是这个意思了。而基金中比较常见的定投方式和配置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追捧,更愿意花时间进行学习和了解,是一个好现象。
同时还有一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就是个人投资者持股超一个月的比例已经达到85.7%,要知道在10年前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就是技术分析的天下,市场上几乎全都是超短线,散户将股票拿在手里持有一个星期都堪称奇迹,更何况是一个月了。
事实证明,持股时长与投资者的收益是呈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持股时间越长赚钱的概率越大,也许这个观点有违大众的常识,但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超过3年,那么就连一分钟都不要去持有它,就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众价值投资的精髓和要领。老伊就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买了一只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成本早就通过分红变成了负值,想当年那可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可惜自己太年轻没什么钱,就买了那么一点点。
那么如果未来A股逐渐走向成熟,效率越来越高,市场会有哪些变化?投资者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价值洼地变少。您没看错,市场越有效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由于市场里都是聪明人在博弈,所以一旦某个投资标的的估值低于应有价值且风险较低话,那就会被市场迅速抹平,价值洼地变小直至消失。
第二,难有超额收益。想通过寻找低估有价值风险低的投资标的来获取超额收益机会几乎变成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市场就不存在超额收益的可能。比如巴菲特就曾经表示过,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是战胜不了指数的,还跟不少人打赌,结果巴菲特总是那个对的人。因此一旦市场变得有效,指数化投资将变得越来越流行,甚至即便有主动基金能够战胜指数投资者也不愿意持有,毕竟综合各项费用之后,指数基金更加划算。
如果大家有意浏览新闻就会发现,在股市下跌的近一段时间,一些保险资金和私募都是通过ETF的方式进行抄底的,因此大家不要轻视指数化投资,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市场上的最大主力。
第三,个股流入资金分化严重。由于有效市场中ETF成为投资的主流,那么没有进入到主要指数或者被指数剔除掉的股票就会被市场抛弃,股价和估值都会迎来大幅度的下降。就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股,一些被主要指数和被动选股基金剔除的股票,一夜之间股价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坠落,同时公司在融资方面也会因此受到限制,比如增发新股就会成为一个难题。
就像是一个豪门公子被赶出家门,一夜之间变得落魄无依。以前通过豪门的知名度自己谈个恋爱都能上热搜,之后估计并购几次也不会有人理睬。因此在有效市场里,很多公司对CEO的考核就是以公司是否可以进入股市主要指数为标准。虽然看起来似乎并不理性,所谓的有效也不过是相对而言的,可市场的客观变化投资者无法改变,只能顺势而为。所以如果A股步入到完全有效市场之中的话,投资者还要增加一个选股准则,就是要了解自己看中的股票都入选了那些市场指数之中,如果没有或较少,就要在投资价值的分值给予以扣减才行。
有朋友看到这估计会立刻开始查询自己股票是否被纳入指数的成份股中,甚至有一些持股不坚定的朋友会准备抛售。没有这个必要,世界上没有一口吃成胖子的事,股市变成熟也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别看现在新入市的投资者数量少,老股民开始向机构化投资转移,那是因为现在是熊市,这个时候还能留在市场里保持足够的关注度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亏出经验来了,正所谓牛市赚了多少钱就看你熊市里做了什么便是这个道理。等A股变得越来越强势,那些没经验的,没亏过钱的投资者会立马体现在更新的报告上。现在只能说有向好的趋势,还不能证明A股即将变得有效。
老伊今天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人在进步世界在进步股市也在进步,投资的方法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时刻保持足够的敬畏心和紧迫感很重要,不要总是停留在舒适圈之中。如果全球已经步入5G时代,还有人拿着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出来炫耀,你觉得这人会不会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