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在黄石的第一个夜班,我经历了三个“第一次”

现代快报讯“老爷爷笑了,我也笑了,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瞬间信心倍增。相信好的开始后面一定会越来越好,黄石加油!”……2月18日,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马洁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隔离区给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抽血之后,记录了这段经历。

第一次体验下班后被用力喷酒精

医疗队员:葛玮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驰援地:黄石市中心医院隔离区

抗疫日记:在黄石的第一个夜班,我经历了三个“第一次”

2月17日21点到18日凌晨3点,是我在黄石的第一个夜班,从晚上6点开始,我就不敢再喝水了,怕中间上厕所。提前一个小时我就到了医院,进入隔离区在感控老师指导下穿上防护服。我以百分百的精力投入战斗,一进病区,就接到任务,34床因血小板低要输血,我有多次操作输血的经验,肯定没问题,跟老师核对血型后进行输血。后来又对23床、01床进行输液,每小时心电监护记录,每4小时体温、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防护服让我有些不习惯,面罩很厚重,感觉脸要被压扁了,有个病人和她家属知道我是从江苏来支援的,一直在说谢谢,让我紧张的心情有所缓和。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我们各有分工,负责不同的床位,但是大家的心在一起,不分彼此。

下班后,我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衣,各种消毒,还有洗澡等,结束后已经凌晨5点了。其实,说是每次上6小时的班,加起来的时间也相当于一个工作日了。

这一晚,我经历了几个第一:第一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第一次戴着三层手套输液,第一次下班后被人用力喷酒精,真是难忘。

老爷爷的笑让我倍受鼓舞

医疗队员:马洁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驰援地:黄石市中心医院隔离区

抗疫日记:在黄石的第一个夜班,我经历了三个“第一次”

2月18日我是9点的班,8点已到呼吸科病房,穿防护服渐渐得心应手,刚进病房,就进行了在黄石的第一次抽血操作。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瘫痪并且上肢还有抽搐僵直,防护头盔在不断挤压着我的眼眶,防护镜上的雾气和水蒸汽,模糊着视线,三层橡胶手套的佩戴让我失去了大半的触感,抽血肯定要依靠多年的临床经验了,看着眼前表情痛苦蜷缩着的老爷爷,我暗下决心:必须成功。

我拿出十足的耐心,在病床前微蹲下来,闷热厚重的防护服让我出了汗,但我依然专心沉着,冷静应对。“一次就成功了。”老爷爷笑了,我也笑了,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瞬间信心倍增。这是好的开始,相信后面一定会越来越好,黄石加油,战“疫”必胜!

希望病人尽快康复出院

医疗队员:夏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驰援地: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

抗疫日记:在黄石的第一个夜班,我经历了三个“第一次”

2012年,我重症护理专业毕业就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工作。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我想报名上前线抗震救灾,被护士长驳回了,理由是我刚毕业,没什么工作经验,不符合条件。

8年工作的锻炼让我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重症护理人员,有资格去前线作战了。2月18日,在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我第一天负责护理的患者病情比较重,还在做着床边血液透析。今天我将第二次进去护理他。我希望他跟昨日一样好,能慢慢恢复健康,早日出院。加油,我来了!

通讯员 罗鑫 李琬 吴倩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任红娟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