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受到高尿酸问题的困扰,因为有了高尿酸问题,所以也了解了高尿酸对于健康危害的一些相关知识,很多朋友知道,高尿酸除了会引起痛风以外,还会形成痛风石,对于这样的痛风石,我们应该如何控制,它能够随着尿酸的控制而消失吗?是困惑很多朋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好好探讨一下。
痛风石是如何形成的?
高尿酸会引起痛风,还会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我们血液中的尿酸浓度高出很长范围时,超过384μmol/L的饱和范围,从理论上来说,就会有尿酸盐在血液中形成结晶,当然血尿酸的水平越高,血液中出现的单尿酸盐结晶就会越多。
这些尿酸盐结晶会随着血液全身游走,就会在某些部位形成沉积,关节部位,肾脏间质,身体的一些软组织部位,如耳廓等,都有可能会形成尿酸盐的沉积,如果高尿酸长期不控制,尿酸水平持续升高或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尿酸盐的沉积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形成慢性的痛风石问题。
沉积在关节部位的尿酸盐结晶,如果逐渐沉积形成慢性的痛风石,虽然不一定会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同样也会日积月累引起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关节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沉积在肾脏的尿酸盐结晶,一方面会影响肾脏的健康,进一步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尿酸排泄的进一步受阻,肾功能受损的同时,还会导致尿酸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另外,如果形成尿酸性的肾结石,还会引起剧烈疼痛,血尿,肾功能急性损伤等问题。
那沉积在其他软组织会不会有伤害呢?同样的,比如尿酸盐在耳廓后形成的痛风石,如果长期放任不管,虽然一开始可能不痛不痒,只是外观上多出来一个鼓包,但随着尿酸盐越来越多的沉积,痛风石部位可能会出现溃破,影响皮肤及软组织的局部健康。
因此,从高尿酸造成的健康危害来说,我们并不仅仅要注意高尿酸引起的急性痛风的风险,高尿酸引起的痛风石对于健康的影响,往往更加隐匿,而最终造成的健康危害也更大。
痛风石随着尿酸水平的降低,还能消失吗?
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对于轻症的不明显的痛风石问题,如果能够积极的控制好尿酸水平,合理的控制好高尿酸问题,沉积的痛风石结晶是可以溶解甚至消失的,但如果不尽早控制尿酸水平,长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甚至是已经出现溃破痛风石问题,这种时候,通过控制尿酸来使痛风石彻底消失,往往就很难了。
对于痛风石的问题,我们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身体血液中的尿酸盐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尿酸盐浓度升高,过饱和后析出结晶,这些结晶不可能长期呆在血液里,而是会找一些“仓库”来存放它,我们的关节部位、肾脏间质、身体的其他软组织就成了存放痛风石的“仓库”,如果库存还不算太多时,我们积极的控制了尿酸水平,血液中的尿酸盐水平降到了一定的水平,已经不存在过饱和的状态,仓库里的“储备”就会进一步回到血液中,这样的情况下,痛风石中沉积的尿酸盐就会不断的复溶,痛风石也就不断减小。
而如果我们的尿酸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血液中的尿酸盐结晶仍然不断出现,这些仓库只能是越来越慢,越来越挤,当仓库的库存已经非常大,甚至把“仓库门”都挤破了(引发皮肤溃烂)时,这时候控制尿酸来消化库存储备,往往就很难了,对于这种严重的痛风石问题,我们往往会采用更直接的方式,比如手术取石的方式来解决。
想要控制好痛风石的问题,就要尽早的控制好尿酸水平,而不是要等到仓库挤爆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控制,如果能够在痛风石出现的初期控制好高尿酸,把体内的尿酸水平控制到300μmol/L以下,就能够使得痛风石部位沉积的尿酸盐逐渐复溶,痛风石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因此,想要避免痛风石发展到无法控制需要手术的程度,应该积极的做到这2点:
1. 尽早的加强高尿酸控制,而不是等到痛风石长的巨大,出现溃破时才去控制;
2. 明确有痛风石问题的朋友,尿酸控制水平应该控制到300以下,控制尿酸水平稳定达标,轻度痛风石就能缩小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