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惜命老中青
作者:崔馨竹
正文共:1448 字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发文悼念医院的小卖部老板,文中写道“他不是院长,也不是书记,只是我们南京路院区门口的小卖部老板。”
蔡医生还写道,“大疫,就是这么无情!不仅仅对大人物,不仅仅对医生,也无情地砸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网友柚小小橘留言说,“谢谢您的记录,让逝去的生命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万望节哀,盼平安归来。”
截至目前,这篇文章有12余万转发量,有网友感慨:“感谢医生记录他,我们都是这样的小人物。”
疫情期间,我们见证了太多小人物的百态:
武汉女子元宵节在居民楼阳台上敲锣为母亲求床位。她母亲被列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但要等核酸检测确诊才能住院。在母亲于2月9日晚住进汉阳医院呼吸内科后,女子将家中的呼吸机消毒捐给医院,并自行前往隔离点。
在一名网友寻求床位的信息下,另一名网友这样回复。
善良的人经历过苦难依旧善良,自己悲痛,却不希望别人感同身受。
由于医院没有床位,一些轻症患者在家治疗,并详细记录抗病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万谦及妻子、八岁女儿、岳母,一家四口全部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万谦带着一家四口回家隔离治疗。
汉川市血防医院护士尹艳负责清理医疗垃圾,但医疗垃圾不能走电梯,她每天步行上下楼几十趟运送。最终因劳累过度突发晕厥,经抢救脱险。
成千上万名医生在抗疫一线战斗,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深夜接军帖,九州大点兵。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这首诗是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李勤的丈夫写给即将出征湖北的妻子,以及妻子的队友们。
除了医护人员的付出,还有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很多孩子在家里默默等待父母回来。同时,家人也是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柱。
过年一直没回家,打了几个电话后,21岁的辅警偷偷哭了,但又立刻擦干眼泪继续工作。哪个在外抗疫的工作人员不想家呢?
湖北农民秦师傅奔波40公里给医疗队送菜。他筹措24箱蔬菜,骑着三轮车边问路边出发。找到医疗队住宿的武汉某酒店后,秦师傅告诉酒店工作人员,这24箱菜不要钱,虽然不好看,但很甜,都是最新鲜的。秦师傅左手工伤残疾,即便生活不便,他也要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多商家经济损失惨重,仍努力为抗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名乘警在巡视车厢时发现一个大娘没戴口罩,询问得知这位大娘着急出门但买不到口罩,看到大娘说着说着就哭了,乘警将自己的备用口罩送给了她。
口罩成为稀缺物资,买不到口罩的人无奈,也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口罩捐赠给他人。
听到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的消息,很多人火速下单连夜购买。面对海量信息,人们难辨真假。对于疾病的恐惧,让焦虑的人们来不及思考。
大多数人没有医疗救治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宅在家不出门,刷微博转发求助信息、捐钱。每一次转发、每一次善款也蕴含着小人物的善良。
作为小人物,我们有悲痛、有愤怒、有焦虑、有感动……
这些人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和我们有过短暂的相遇、交谈。或许除了他们的亲人,没什么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过,多年以后提起这场疫情,总有人会想起“啊,那时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都是容易被遗忘、拥有喜怒哀乐、真实存在的小人物。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