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南都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转,从武汉各方舱医院痊愈出院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方舱医院内的情况如何?3月4日,江门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新会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钟景良在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出舱后,写下了“战疫日记”,展现了当前方舱医院内的各种细节。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以下是日记内容(部分语句有删减):

今天是3月4日,天气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从2月7号建立,到今天已经有4周了。目前,舱内大部分病人已经好转出院,也有小部分病人转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等继续治疗。

今天交接班时,我们A舱只有180多病人,相比高峰期时的624名病人已经少了3/4。我们已经很多天没有新收病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已经处于“床等人”的状态。现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发病人数都明显减少,这是我们在党领导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办理23名病人出院,然后再逐个安抚因内心焦急而前来医生办公室的病人。做完这两件事,已经9:30了。这个时候,公共手机响了,医务处发出今天下午转院名单:一共67人,去的是雷神山医院。我们马上把任务分配好,A、B、C、D四个区的医生分别查房并向病人解释转院的必要性。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钟景良正在进行任务分配。

毕竟现在还是“战时状态”,绝大部分病人都很配合地接受安排,但还是有5名病人不希望转院。

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复查核酸或CT,到时就可以直接出院,觉得没必要来回转院;另一方面,他们在方舱医院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医疗和生活习惯,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满意,而对于雷神山医院,他们反倒有点陌生感,心里有疑惑和恐惧,担心到了那里不能享受到好的医疗和物资。于是,我把这5名病人的想法上报了医务处,他们暂时不转院。

早班是很忙的,不仅要处理出院办理、常规查房,还要不断跟患者解释出院和转院的有关情况。这段时间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病人过来反映问题,比如:为什么旁边的人没有症状,但他还要转院治疗?我还有点咳嗽,能不能申请一起转院?为什么我住院三周复查核酸还是阳性,下一步怎么治疗?为什么住院四周了但复查CT还是显示吸收不明显?我不想去雷神山,能不能帮我申请转去金银潭医院或者中南医院?听说去雷神山是因为病情加重了,我现在没感觉加重,可以不转院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个医生耐心地进行解释。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耐心安抚病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5床的赵某华病人和446床的彭某坤病人。他们内心有很大疑虑,他们说害怕转去雷神山医院后就看不到我了,病也就好不了了。听到他们这样说,其实我很感动,我的心中也充满不舍。短短的4周,我们已经建立非常深厚的情谊。他们最后还是相信我的话转去雷神山医院了,感激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们都加了微信,现在我们不止医患关系,应该是好朋友关系。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江门赴湖北医疗队医生钟景良:病人少了3/4,我却比之前更忙了

出院病人写下的感谢信

中午12点,我们还是收到了上级通知:这几位病人必须转到雷神山。于是,我们又去向病人耐心地解释一遍。由于一直戴着口罩,为了让病人听得清楚,我在解释时需要提高音量,一个早上连续说话,我感觉口干舌燥。结束了解释工作之后,我又帮助C区的廖国宁医生查房(他负责的病人最多),把整个病房跑了几趟。

虽然病人总数减少,但工作量反而比之前更多了。从早上6:30出门,到现在13:30,我已经7个小时不吃不喝,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

13:45,韶关队过来交接班。因为早上太忙,我把转院的67名病人的手续交给他们办理了,这个班实在太忙,我们也尽力了,韶关队长薛冰非常理解,相信团队的力量,共克难关。

今天出院和转院的病人达到90个,我们A舱剩下大概100名病人。虽然病人少,但这个早上,我却比以前更忙了。只要方舱还有一个病人,我们就不能退缩,做好防护,不能虎头蛇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备注:据钟景良医生介绍,根据目前的转院标准,在方舱医院治疗三周后复查仍为核酸阳性、复查CT吸收不明显或咳嗽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都建议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