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武汉市第五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向新京报反映,医院的领导、行政人员所得的补助是一线医生的两倍之多,对补助的计算方式提出异议。8日,汉阳区区委宣传部表示,经了解,医院核算并无失误,但鉴于国家卫健委已明确“医务轮休算出勤”的计算方式,医院将重新核算出勤,并发放相关补助(《新京报》新媒体3月8日)。
国家本着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爱,给他们发放临时性补助。何谓一线医务人员?此前财政部、国家卫健委下发的通知中讲得很清楚: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对这部分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上述有关医院的核算标准或许没有差错,但是没有执行“医务轮休算出勤”的规定。
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实行24小时轮班制。他们的工作量很大,比如,武汉市第五医院发热门诊每天接待1700余人,医务人员每天都会延迟下班,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他们下班后不能回家,必须到规定地点隔离休息。因此,该医院只按实际上班时间计算一线医务人员的补贴,显然是不合理的。
医院领导、院办、人事科等行政人员虽然天天上班,但与一线医务人员相比,不仅风险要低得多,而且工作压力也要小得多。他们不需要上一线,下了班还可以照常回家与家人团聚。如果他们拿的补助比一线人员多出一倍,怎么能让一线医务人员服气?
近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按照人社部2020年9号文的精神,一线医务人员在轮休和隔离期间都按出勤来对待,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卫生防疫津贴)、绩效工资都继续正常发放。这一规定,是对一线医务人员最大的尊重,也是一线医务人员应该享受的待遇,各地卫生医疗机构应不折不扣地执行。
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不管是心理负担还是工作负担,都是其他岗位所无法相比的。而且,他们的轮休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更好地准备明天的“战斗”。因此,各地各级医院管理层在补助发放时,不能首先想到自己,不能把自己当“领导”,更应该当“服务员”,应该站在一线医务人员的位置上想问题。不仅在抗疫特殊时期要有这样的意识,在平时也应该如此。另外,各地要对有关政策认真领会,不能等出了问题后再以“把握不准”等借口来推卸责任。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