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许多欧洲国家皆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比如关闭学校、暂停大型体育赛事,但英国却保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还在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提出让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建立“群体免疫”的策略,这引发了英国学界人士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对和质疑。
英国官方最先提出群体免疫这一策略的是该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根据他的预测,“群体免疫”需要有4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
截止3月15日,共计超过500名科学界人士联名向英国政府发出了三封公开信,反对首相鲍里斯的抗疫策略,认为如果再不采取隔离措施,疫情最后会影响到上百万的人,英国的NHS医疗系统将无法负担。这其中,200多名英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认为,鲍里斯觉得提前全国隔离会导致英国人在家憋不住的观点,证据不足,作出这样高风险的决定,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其中一封公开信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马格丽塔·哈里斯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在人类中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目前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知识也还不够了解,所以还不知道它在免疫学方面的作用。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给出的定义,“群体免疫”,即在某种情况下,有足够比例的人群对传染病具有免疫力(通过接种疫苗或先前患有该病),从而令这种传染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CDC称,这种方式对无法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他们是最容易受到传染病伤害的群体。
此外,群体免疫方法也用于保护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接种疫苗或因宗教信仰而拒绝接种疫苗的人群。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曾通过大量接种疫苗,来保护该国的学龄前儿童免于感染麻疹。
《柳叶刀》主编Richard Horton在twitter上批评说,如果是为了产生 “群体免疫” 而推迟实施紧急措施以使病毒可以传染给更多的人” 是 “一个严重的错误”,说英国政府正在“与公众玩轮盘赌”。
英国这样大胆冒险的防控举措让一些在英的留学生感到恐慌。自从13号英国的防疫策略公布以来,留学生Lily一直感到很害怕,她对AI财经社说,英国目前还存在口罩歧视的问题,身边的外国同学基本没人戴口罩,“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冒着生命危险去上课。”虽然课程还没有完全结束,但看到英国对疫情这种“自我放弃”的态度,她和朋友已经买好机票准备提前回国。
援引《每日电讯报》和BNO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4日,英国新增34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140例。新增10例死亡病例,累计死亡21例。(文/AI财经社 唐煜 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