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也会崩溃痛哭 他的团队为这些“救命”的人“疗伤”

看到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前线的照片,不少熟悉他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他的白头发怎么又多了。然而在他看来,相比一线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

医护人员也会崩溃痛哭 他的团队为这些“救命”的人“疗伤”

图说: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 受访者供图(下同)

“我们援鄂心理医疗队是2月21日抵达武汉的,由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区级精神卫生中心17家医疗机构的50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全队分成10个医疗组对接6家定点医院和4家方舱医院。”王振说,“自抵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来,我们已筛查患者1200余名,并为500余名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在线评估医护人员1100余名,线下为900人次医护人员提供访谈评估和心理咨询,举行了8组巴林特小组活动。整体趋势看,心理服务逐渐由患者为主转向一线医护人员为主,目前医护人员咨询服务量占每天咨询量的2/3。”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坚毅逆行、无惧无畏。然而,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这些医护人员也有不为人了解的一面,他们也有柔弱的内心,也会崩溃痛哭。“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前方的战友,他们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在疫情初期,面对着新冠肺炎这个陌生的传染病时,很多突发情况出现,即使已经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员也会感到无力,这种痛楚是一般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医护人员也会崩溃痛哭 他的团队为这些“救命”的人“疗伤”

图说:王振和他的团队

据王振介绍,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在ICU的护士,在她的病房内,有一位当地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因为大家都是同行,所以她对于这位患者的印象非常深。住院几天后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有一天晚上在护士面前流下了眼泪,轻声的说“我很害怕”。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救治,但不久之后这位患者还是去世了。而这位护士从那天开始,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要靠药物入眠,直到进行了心理咨询,她边介绍情况边哭,将心中积郁的情绪宣泄出来,情况才有所好转。

“其实对于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心理反应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心理上没有很好调试,有时候一个很小的事情,对于他们的影响也可能是长时间的。”王振说,有一位年轻护士连续参与两次重症患者抢救失败后一直自责,担心是由于自己做的不够好,逐渐出现上班就紧张的情绪。

在王振看来,面对新冠肺炎这个疾病,医护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除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现在武汉新发确诊病例的人数趋于清零,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也较之前有了很大下降,这个时候反而容易让心理问题显现出来,我和团队成员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够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医护人员‘疗伤’,也希望医护人员们如果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能够主动联系我们。”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