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关注医学 剖析医事 服务医师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致敬英雄学楷模,诉说衷肠强医生。三十主委齐上阵,场场学术献真情”这是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对未来两个月即将进行的30场线上公益学术会议的精准总结。

3月28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的会议室里,30场“致敬英雄,诉说衷肠“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系列活动由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中国结直肠肿瘤学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及医师报共同举办。

活动通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微信、健康时报微博、医师报直播间以及今日头条、爱奇艺、一直播等主流平台同步直播。启动仪式在线观看人数超百万,由《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

01

致敬篇

李松林:在“云端”服务患者、提高学术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李松林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对活动的启动表示祝贺,他希望该活动能在疫情期间在“云端”服务患者、提高学术。他表示,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王锡山主委和各位副主委的领导下,在全体委员的努力下,发展迅速,在会员发展、制定临床指南、国际交流、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次被评为先进二级机构。中国医师协会将继续全力支持结直肠肿瘤专委会的工作,希望专委会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规范,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

王锡山:致敬英雄 学习楷模

诉说衷肠 提高学术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王锡山教授

“近四个月的疫情中,许许多多的白衣战士,对病人演绎着技术与仁爱,对人民诠释着职责与信念,对国家承载着使命与担当,同时不负民族的安康与希望。”大会主席王锡山教授说,“我们要向以张雁灵名誉会长为代表的,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更要为每一位壮烈牺牲的英雄与每一位不幸罹难的人们,致以最沉痛的哀思。”

目前国内疫情稳定,一方面,抗疫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另一方面,更应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创造条件,抓紧机会,保证患者服务、个人学习与行业交流的顺利开展。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的统筹规划下,30场“致敬英雄,诉说衷肠“系列公益学术活动拉开序幕。这一系列活动以“致敬英雄、学习楷模、诉说衷肠、提高学术”为主线,以“致敬篇、学术篇、研讨篇、义诊篇”四个篇章为内容,在网上“云会场”开展,紧密围绕国际、国内医患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分享新知,答疑解惑,以期达到“强医生、利病人”的宗旨。

孟宪励:疫情和防癌宣传 媒体人都不会缺席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孟宪励总编辑

“疫情发生以来,所有媒体都迅速投入到新冠疫情的报道,媒体人和医务工作者一样都是全日无休,及时地报道了疫情相关情况和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无私无畏的精神,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健康时报》孟宪励总编辑介绍,肠癌高发,大量患者涌入临床,和GDP增加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关。这需要全民动员,从源头预防肠癌发生,更需要社会各方面资源综合参与、媒体积极参与,来提升肠癌综合治理水平,减轻社会负担。

“致敬英雄,诉说衷肠”及

“艺匠Top100”项目启动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致敬英雄,诉说衷肠项目启动现场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艺匠Top100-中国结直肠肿瘤精英论坛启动现场

在现场和网络端近百万医务人员及观众的见证下,“致敬英雄,诉说衷肠“系列公益活动和“艺匠Top100-中国结直肠肿瘤精英论坛”两场启动会举行。

王锡山主任委员介绍,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有两个梦想:一是,面向国际,希望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设立基金,把外语优秀的年轻人推向国际讲坛,宣传中国的成果、中国贡献。二是,面向国内,要把结直肠肿瘤医疗服务均质化落到基层,希望“强医生”。艺匠Top100就是要让规范化的结直肠肿瘤治疗培训走向基层。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启动会主持人《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

执行总编辑张艳萍

2

学术篇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学术篇由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房学东副主委和赵青川副主委主持

王锡山:历次传染病启示录

两月30场结直肠肿瘤学术“大戏”在等您!

王锡山教授讲座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各种传染病多次席卷世界不同地域,在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同时,对文明发展、历史更迭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时下,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发,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回顾世界历史上历次重大的疫情流行和暴发,可以认识到,传染病终会得到解决;隔离是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每场疫情暴发中都在阴霾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病毒不断变异,应重视科研、主动出击,从根本上防控传染病。当前我国处于复工复产阶段,我们更应重视将个人的工作、生活、学术相应调整,为复工复产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