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虽然支援湖北的心理医生潘志超已经带队回到了哈尔滨,但是每天早晨,他都在湖北患者的问候声中醒来,“我们现在人虽然回来了,但是工作没有停,依然在线上给湖北患者做心理疏导。每天早上看到微信上一个个早安的表情,我知道千里之外的他还好,他看到我的回复,也会很安心。”

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2月23日,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派出四位心理医生跟随我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孝感。这也是全国所有医疗队中比较早进入病房实地开展心理干预的医疗队。一个多月的时间,4名心理医生分别在应城市,汉川市,安陆市,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心理疏导,累计总进病区100余次,进行心理疏导2000人次。平均每位医生每天会干预50位患者。

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大多医护人员都是倒班制,但我们比较特殊,我们每天都要进病区或者隔离点,每次穿防护服工作的时间几乎都在5个小时以上,而且这5个小时是要一直说话一直在走。”潘志超说,如果患者在做运动,房间也被患者打扫得很整洁,这说明患者的精神状态不错,但是如果房间很杂乱,患者不爱说话,那就需要多干预一会。“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到大脑缺氧,我会说跟患者说,让我缓一会,然后再继续。每次从隔离点出来,里面穿的手术服都是透的,后来我都不用戴尿不湿了,因为水分都通过汗液排出去了。”

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疫情发生之初,患者出现心理波动比较正常,尤其是看到家人离世,他们会很悲观,有人会比较暴躁无法配合治疗。“还记得我们刚到应城接受培训的那天晚上,突然接到指令,病房里一位86岁的老人情绪失控,不戴口罩,不吃药不打针,我和队员赶紧赶到医院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通过安抚,我们知道,老人的心结是惦记家人,因为他不会用手机,无法和家人联系,不知道家人怎么样了。后来我们多方联系,帮老人找到了女儿的微信,老人当天就和女儿打了电话,情绪就平稳下来,还一直感谢我们。”

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潘志超说,其实这些患者最需要的是支持和安抚,也因此大家用对亲人般的呵护去给予他们安全感。后来在隔离点,我们总会提着很多礼物给大家带去。有一天一位患者试探着问,“可以给他点东西吗?”潘志超说:“我一定尽力。”患者说:“我想吃一碗泡面。”第二天潘志超进病房的时候就给他带去了,他特别感动。

潘志超:每天被千里之外的“早安”叫醒

除了为患者们做心理干预,潘志超还带领医疗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多次培训,指导当地建立了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朱虹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