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代表,是近年来抗肿瘤领域内最具突破性的药物,不仅相比传统化疗副作用更小,更有让患者达到长期生存的潜力,其在国内的火爆程度和发展速度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了包括国际进口,中外合资以及国产等8款PD-1/PD-L1抑制剂,可谓是给中国患者带来了丰富的治疗选项。
在包括医保在内的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各大慈善组织和药企共同支持的PAP项目下,PD-1/PD-L1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其可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大幅的提升。然而,尽管各家都推出了赠药政策,PD-1/PD-L1抑制剂的年治疗费大部分仍在10万元以上,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依然不算十分“友好”。不过,选用PD-1/PD-L1抑制剂就真的需要10万块以上吗?究竟如何科学评估患者个体的用药费用,从而选择可承受范围内性价比更佳的PD-1/PD-L1抑制剂呢?小编今天就带大家分析一下。
一
年治疗费用是否真的重要?
由于PD-1/PD-L1抑制剂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灭杀肿瘤细胞),从包括Keynote-001,CheckMate 017/057等几项大型的临床研究的五年生存数据中看出,部分患者已经实现了长期生存,这也是免疫治疗能风靡全球的“神奇”所在。
但由于肿瘤本身和治疗的复杂性,在早期就使用PD-1/PD-L1的一线治疗患者中,能够持续用药超过一年的患者比例有限,而在二线治疗及更后线治疗的患者中,这个比例就更低了。因此,直接以52周的治疗周期(即我们常说的年治疗费用)来评估个体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价格,可能会让患者将自己的用药成本估计过高,而导致不愿意使用免疫治疗。
二
患者如何科学评估个人的治疗成本?
其实,患者如果想要更加精确地估算自身的治疗费用,在临床试验的数据中,除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外,还有一项数据可以用来参考,即是中位治疗时间/周期(mTD,medium treatment duration/mTC medium treatment cycle)。中位治疗时间/周期(mTD/mTC)是指50%的患者持续使用这个治疗方案的时间。而患者无法持续使用的原因包括疾病发生进展或因毒副作用不能耐受。这项指标不仅考虑了治疗效果也将患者自身的耐受能力加入了考量,因此,相比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中位治疗时间/周期(mTD/mTC)其实是更能直观表明患者实际用药时长的重要指标。因毒副作用不能耐受而停药的患者不一定是病情出现进展,患者可能从其他治疗措施中继续获益,并也不一定影响总生存期。同时,免疫治疗拥有独特的长尾效应,患者在停止使用PD-1/PD-L1后还是有可能实现长期生存,所以就算中位治疗时间短,患者对于总生存期还是应该报有希望。
以Keynote-189研究为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为10个用药周期,以K药三星期一个治疗周期来看,也就是210天(约7个月)。
【 一线免疫联合治疗费用分析 】
根据几项肺癌和肝癌的大型临床数据,一线联合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大约在5至7.5个月之间。虽然治疗时间不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达到了接近两年,所以患者大可不必因此忧心。
为了帮助患者在两星期一次和三星期一次,两种用药周期的方案中更好地估算用药费用,我们以210天(7个月左右)为参照点来估算免疫治疗用药成本(已含赠药方案)。
【 二线免疫单药治疗费用分析 】
而二线单药治疗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大约在2到4.6个月左右,当然这并不代表患者的生存期也不乐观。试验数据可见下表。
在此,同样在切合两种用药周期的情况下,为了方便患者估算,我们取84天(约3个月)为中间值,在下方为对应的患者初步估算了用药费用。
换言之,相应适应症与治疗阶段的患者在决定使用免疫治疗之前,以这两个时间段的用药费评估自身的治疗费用,其实是更具前瞻性的。经过分析,在6个月的时间点,大部分PD-1/PD-L1抑制剂的花费已经超过了10万块,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负担还是较重的。当然,不同的免疫治疗,癌种与治疗阶段,都会对中位治疗时间的数据产生差异,还需患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 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初期费用 】
尽管一些试验数据能够让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和时间有初步的了解,肿瘤的进展仍存在不确定性,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完整的赠药方案。而对于初次了解免疫治疗的患者,根据包括(Keynote-042,Checkmate078)等临床试验的设计来看,患者的初步评估时间为6个星期到9个星期,也就是说,患者最早可在6个星期时通过CT复查,了解免疫治疗对自己是否有效。因此,6个星期可以作为一个初步评估免疫治疗费用的治疗周期。我们也将6星期时的治疗费用做了汇总,算是一个使用免疫治疗的“门槛费用”,供患者参考。
三
减轻治疗负担,理性选择是关键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8款PD-1/PD-L1抑制剂中,有7款已经都已经推出了相应的PAP项目,其中信迪利单抗于去年被纳入国家医保。
为了各位读者便于查阅,我们也将目前各家的赠药方案汇总在下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款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援助项目,都有着相应的申请条件,如适应症、家庭收入门槛等,因此在申请时,患者也需充分衡量自身情况和申请条件的匹配程度。
与此同时,肿瘤患者在预估自身所需的治疗费用时,除了免疫药物的费用之外,其他涉及的费用支出也应纳入考虑(如:诊疗费、住院费、差旅费,以及其他药物费用等)。此前,淋巴瘤之家发布的《2019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该癌种患者总体治疗的平均花费约为32.6万元,自费比例达60%,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综合而言,因为疾病的治疗与进展存在不确定性,赠药也不是一定能拿到的,在面临诸多PD-1/PD-L1抑制剂的选择时,经济有限的患者家庭其实可以不用太过纠结于年治疗费用,而是可以尝试根据病情及治疗阶段,中位治疗时间,PD-1药物临床获批适应症等因素做综合性考量,理智测算个体治疗费用,从而选择经济范围内更具性价比的药物。
扫码咨询癌度刘老师
基因检测
临床招募
就医服务
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