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容易发作怎么办?一文揭开哮喘脱敏治疗的神秘面纱,关注这4点很重要

审阅者: 王玉霞(北京医院)

演艺大明星谢霆锋患有哮喘,在美食真人秀节目《十二道锋味》中,有一次谢霆锋扮成巨熊在街头派发传单……

据媒体报道,这次拍摄需要谢霆锋穿上毛茸茸的巨熊装,这让他的经纪人霍汶希担心这些毛毛会诱发谢霆锋的哮喘。

霍汶希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哮喘患者确实很容易因为对某些东西过敏而导致哮喘发作。

这些容易诱发过敏的东西叫做过敏原。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动物的毛发皮屑、尘螨、霉菌、某些药物、食物、染料、化妆品、某些金属制品、昆虫叮咬毒液等。

当然,过敏原还远远不止这些,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

哮喘容易发作怎么办?一文揭开哮喘脱敏治疗的神秘面纱,关注这4点很重要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一、过敏原!主动出击

过敏性哮喘现有主流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哮喘的东西,以及使用药物控制哮喘。

但要是有办法主动出击,让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不再对那些东西过敏,不就好了吗?

这确实是个精妙的思路。

早在 1911 年,就有英国医师 Leonard Noon 和 John Freeman 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用皮下注射花粉浸出液的方法,控制变应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开创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先河。

后来一百多年时间里,这种疗法沉沉浮浮,一直没能像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一样攀上哮喘治疗的主流位置,但确实也为一部分特殊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

这个办法叫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 AIT,又叫脱敏疗法

所谓“变应原”,又叫过敏原,是医生们习惯使用的术语,对于不是医学专业的人士来说,只要知道这个词就是指引起过敏的那些东西就可以了。

AIT 是使用过敏原提取物,逐渐增加剂量进行治疗,从而减轻接触这种过敏原引发的症状,并进而使患者对这种过敏原能够耐受。

二、我能用 AIT 吗?

上文说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不是一种特别主流的疗法,主要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过敏原非常明确的过敏性哮喘;

症状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且无法避免暴露于过敏原;

严格规范的药物治疗仍然控制不良,或患者不希望无限期用药。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患者都可以用 AIT。

一般来说,5 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合 AIT;近期心脏病发作、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心脏病,或正在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也不适合;免疫力较弱、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咨询医生自己能否使用这种疗法。

三、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变异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哮喘有效;被证明有效的范围包括由花粉、真菌、动物变应原、尘螨和蟑螂变应原引起的哮喘。

在这些临床试验中,AIT能改善哮喘的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药物使用量并提升生活质量

不过,AIT 的安全性就有一些些让人担忧了。

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 AIT 指南指出:经过系统性的文献研究,AIT 存在不良反应风险的轻度上升。

AIT 的局部副作用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大部分还是比较轻微或可忍受的。

在一项 249 人接受皮下注射 AIT 治疗的调查中,71% 的患者发生了局部反应,这其中 81.9% 的患者表示不良反应轻微或可忍受。

其实,局部副反应看着再厉害,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AIT 比较令人担心的是有时会发生全身副反应,并且,尽管在规范应用下发生率很低,但确实会在偶尔情况下出现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全身性副反应。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收集了美国 2008~2013 年间 2890 万次的注射/舌下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在皮下注射的人群中一共发生了 4 例死亡;1.9% 的皮下注射人群发生了全身不良反应;1.4% 的舌下给药人群发生了全身不良反应。

在欧洲,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面向 4316 名采用 AIT 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不良反应调查,其中 2.1% 的患者出现了全身性不良反应。

如果考虑到可能会存在药物劣质、操作失误的情况,实际的全身性副作用可能会更高。

因此,在考虑使用 AIT 时,一方面一定要去权威正规的医院就诊且要购买正品;

另一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使用后在诊室观察确认副反应的情况,回家后也要密切关注,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即就诊

四、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之争

AIT 有多种不同的剂型,国内主要应用的有皮下注射给药和舌下给药两种。那这两者是否有些差异呢?

哮喘容易发作怎么办?一文揭开哮喘脱敏治疗的神秘面纱,关注这4点很重要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别说患者朋友好奇,这个问题在学界也是争论不休。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与皮下给药相比,舌下给药:

用药简便;

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尤其是严重全身性副反应;

短期疗效较弱;

长期疗效似乎无明显差异;

价格上来说,进口比国产的贵。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