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夏强团队成功为一位因急性药物性肝损导致肝昏迷的患者进行亲体肝移植手术。目前,该患者已经苏醒,正在康复中。
患者今年55岁,因感冒和胃部不适自行服用多种感冒药和胃药后出现皮肤黄染、胃口差等不适。3月下旬,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肝性脑病、肝昏迷。
4月4日,患者被紧急转入仁济医院时已昏迷,靠呼吸机和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维持生命。由于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不允许长时间等待,当家属得知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办法时,患者的姐姐、弟弟和儿子均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肝。
肝脏外科团队立刻启动急诊亲体肝移植相关预案,协调医院相关科室与资源,第一时间完善了供体、受体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经综合考虑,伦理委员会与专家组最终选定患者的儿子作为亲体肝移植的供体。
手术于4月5日早上6时开始,供体手术历时6小时,受体手术历时9小时。术后次日,母子二人的肝功能良好,患者没有出现排异反应,病情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术后第五天,儿子先出院,母亲则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据主刀医生、仁济医院党委书记、肝脏外科科主任夏强教授介绍,这个手术的难点在于:首先,必须保证供体(患者儿子)的安全;其次,切取供肝的大小很有讲究,既要保证供体术后可以正常生活,又要保证受体能得到足够的肝脏组织;第三,受体术前处于肝昏迷状态,全身状况差,手术难度极大,术前、术后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需要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各个团队的密切配合。
专家提醒:乱服感冒药,小心肝衰竭!
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茅益民表示,近年来因滥用药物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的情况已不鲜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患者在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因害怕被感染而不敢去医院就诊,往往会选择自行服用感冒药,甚至多种感冒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且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