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26岁小伙双目失明,全因这个病!

“疫情期间,我接诊过一个26岁的小伙子,他是糖尿病合并眼睛感染,因为所有医院眼科门诊都关了耽误了治疗,导致双目失明。”4月10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举办的“加强慢病综合防控 助力抗击疫情”在线座谈会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讲起这个患者十分痛心。

痛!26岁小伙双目失明,全因这个病!

▲“加强慢病综合防控、助力抗击疫情”在线座谈会

彭永德讲到的情况并非个案。受疫情影响,很多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行,慢病患者日常诊疗和用药受到影响,从公开报道看,仅武汉就有超过40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症慢病患者出现买药难问题。

慢病加剧了新冠肺炎患者死亡

我国有糖尿病患者1.16亿,居世界第一位,每年和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病例超过100万。事实上,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对新冠肺炎易感。“不管是在湖北还是全国,在重症和危重患者里,慢病占了大部分。山东省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我也参加了几个危重的救治,肥胖和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在危重病人里至少占了一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说。

“疫情期间,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在内的大量的慢病病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医疗资源保障,比如不能及时就医、药品供应存在问题,就可能带来次生灾害。” 一直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防控组专家、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提醒说,慢病虽不像急性病那样来得快,但不能忽视病情加剧的潜在风险,所以在防范公共卫生事件时要考虑因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次生灾害。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介绍,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死亡率是10.5%,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7.3%,慢性呼吸病患者的死亡率是6.3%,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是6%,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是5.6%,没有疾病的人是0.9%。

疫情期间慢病管理政策要及时调整

“近期,我们接诊的病人数量也非常有限,只能预约看诊。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处理好病人用药、做好病人心理安抚,都极其重要。”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湖北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介绍,目前武汉很多慢性病治疗药物仍然只能开一到两周的量,虽然已经开放交通,但是很多病人还无法到医院。“我们通过网络视频问诊及手机图文会诊,不仅能解决长期随访病人的用药治病的问题,还能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缓解。但是后期在开药周期、物流配送及政策调整上,相关部门还要提出一个相关方案来。”

彭永德表示,上海采取的是长处方政策,即稳定的慢病患者可以开3个月的药量。目前这个政策还在延续。另外,开通互联网医院会极大地帮助慢病管理,减少病人往返医院的周折。如果物流能配得上,病人不出门就能够看好病、取到药,病人的治疗质量也上去了,对医疗的满意度也大大的提高。

为了让重症慢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彭永德呼吁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应将核酸检测纳入住院病人排查项目。

慢病防控亟须改变碎片化的局面

委员专家们认为,慢病防控是长期的系统工程,疫情期间之所以问题被放大了,是因为平时做得不够好。

吴浩表示,他在武汉了解的情况是,很多慢病用药在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报销,病人自费都买不到,只能在大医院买到。但是疫情期间大医院门诊都关了,慢病患者居家隔离,药物无法得到保障。如果平时基层医疗机构与老百姓在慢病防治上没有打什么交道,没有什么药,老百姓就不信任你,传染病疫情来了,防控动员也很难。

“现在慢病防控各自为政,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从整体全面地、系统地来考虑。” 赵家军认为,慢病防控一定要加强体系化建设,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要防治结合。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应该有机结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现在比如三医联动,医疗、医药、医保融合在逐渐地推进,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科普宣传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赵家军还表示:“我经常说科普宣传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我在不同的场合都会讲,不管是用药物、运动、饮食、手术各种手段,只要体重降下来了,绝大部分人的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都会明显改善,所以我经常给大家送一句话:‘先省饭钱、后省药钱,结果健康多活好多年’。”

对于加强慢病科普宣传,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表示,我们不是只关注血糖,而是关注综合指数。病从口入,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怎么管好嘴,往往是生活模式和习惯的问题。从疫情来看,很多人因为没把自己的微生态管理好,导致感染加重。“要从娃娃抓起,加强食育,教育人们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从源头上杜绝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礼来中国政府事务部副总裁高彤则表示,加强慢病综合防控亟须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和依从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让患者使用更有效的、远期获益的药物,或者降低用药频次,缓解药物供给压力。但是目前像度拉糖肽等这样的药物尚未进入医保目录,影响了患者用药。她建议国家在调整基本药物医保目录时,考虑纳入更能体现价值、价格合理的药品,让患者更多获益。

记者:杨岚 李木元

视频:宋宝刚 康亮 周通 汪凯 杜晓航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