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亚隆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
在宜昌市小溪塔的一处农庄里,住着22名从抗疫一线下来的战士,她们是来自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当于“宜昌的金银潭”,重症监护室也是这场战疫的中心战场。
从1月17日接受第一例确诊病人,到1月24日医院组织抗疫医护人员集中居住,她们已经80多天没有回家了。
目前,疫情形势渐趋平缓,医护人员终于也迎来了休整期。与普通人不同,她们最盼的就是隔离,因为这意味着马上可以回家了。
李亚隆是宜昌当地著名的摄影家。他说,所有经历过抗疫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登上领奖台。他将镜头聚焦22名护士凯旋前的场景,既是为了铭记她们曾经的付出,也祝福她们能回归平凡的生活。
楚天都市报获李亚隆授权,刊发这组“凯旋前的隔离”。
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战,这群女战士在接受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危机干预
生于1983年的护士长许静,对每一名战友的故事都如数家珍,一提起来就忍不住落泪
许静带着姐妹们打羽毛球放松
人在隔离点,心已飞回家。护士滕芳抓住这难得的闲暇,给许久没见的儿子恶补功课
1997年出生的赵幸怡,参加工作只有半年,穿戴防护服就吐,为了节省换装,她曾将把吐出的东西咽回去。抗疫归来最想做的事是去影楼,和爸爸妈妈拍一张正式的全家福
也许钓鱼这种安静的活动,可以让她们暂时忘了刚刚经历的硝烟
23岁护士李君凤,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掉过一滴泪。在隔离点接通男朋友的视频,她瞬间泪崩了
杨媛马上要迎来31岁生日,她最舍不得3岁的女儿,每天都要视频看看,尽管没空讲话,只要视频对着她也行
护士们在接受核酸检测取样,她们要回归人群,需要多次检测确认
进入隔离病房前,许静为生病的母亲换了一根导尿管,可以维持一个月,没想到这场仗却打了两个多月。她连线母亲,答应她一定尽快回家
90后的彭安妮在自行车后面请同事帮她拿个主意,最艰难的时刻家里人曾经劝她辞职。经历了这场考验,她更愿意与姐妹们并肩前行
结婚一年多的护士许丽丽,不想带着“口罩脸”回家,趁着隔离期加紧面膜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