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力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京津冀区域实行健康状态互认

北京全力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京津冀区域实行健康状态互认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推动复工复产工作,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对由五部门研究制订的《关于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进行解读。

她介绍,通告对“北京健康宝”使用的场景进行了拓展,为引导健康人员有序流动提供了“技防”支撑,明确市域内公共区域、公共交通、社区(村)复工复产可以凭码通行。但需要强调的是,凭码并不能替代小区出入证和登记要求,快递、外卖、鲜奶配送、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入小区,要遵守现有社区管理政策。

同时,通告明确实行京津冀区域健康状态互认。考虑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区域产业和人员联系紧密,且津冀地区已连续多日无本地病例,通告提出津冀地区来京人员、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来京(返京)后可以通过“北京健康宝”进行京津冀行程记录验证,申请“未见异常”健康状态。“北京健康宝”已经实现了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对接,京津冀进出京人员通过在“北京健康宝”上提供行程记录,经国家平台验证无误并符合北京市防疫政策规定后,可获得“未见异常”状态。此外,通告中明确低风险地区来京出差人员,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在有条件的酒店接受核酸检测,接受入住酒店健康管理,可申请办理“北京健康宝”。

“有的区、街乡、甚至物业企业自行设立了前置审核要求,造成了部分企业开工难、开工慢,部分百姓身边的生活服务行业复工受阻。”李素芳说,针对此情况,通告明确除国家和本市根据防疫情况公布的暂缓复工复产行业外,对其余行业复工复产不设置前置审批审核。暂缓复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文旅领域,重点是一些空间密闭、通风条件差、易引发人员集聚的场所,大型体育活动、线下展览展会等也按照有关要求暂不开展。对于前期已经自行设立的流程,要抓紧清理取消,为企业复工复产清障除碍。各经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照防控指引要求,在落实防控措施的情况下,方可复工复产。

李素芳介绍,通告还提出优化监督检查,提升防控措施实效性。明确满足员工办公间距不少于1米,每人使用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要求的单位,在做好对人员数量较大的单一空间防疫管理的前提下,可以正常安排员工返岗复工,不再要求“人员密集的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超过50%”。同时,根据商务楼宇内企业意见,对已有物业统一管理的综合性场所,不再对入驻单位进行重复的防疫措施要求。同时,各单位只要落实好防控要求即可,无需签订疫情防控相关责任书、承诺书等文书。

李素芳表示,总体来看,北京市前期复工复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企业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防犯了经营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最新监测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地和重点商务楼宇基本实现“能复尽复”。城市商业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复工率也在稳步提升,市场活力和信心进一步恢复。下一步,北京市将在在继续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及时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