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牵动人心的新生联体宝宝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完成分离手术。姐姐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症法洛四联症转入心脏监护室。在医护共同悉心照料下,今天上午,姐姐正式出院啦!
与妹妹联体时,姐姐生长发育一直“盗取”妹妹血容量,分离手术后,姐姐全身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一度缺氧症状加重,血氧饱和度最低时仅60%。术后第9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率领团队,紧急为姐姐施行体动脉至肺动脉分流术,术后7天撤离呼吸机。 所幸姐姐目前病情稳定,面色红润。贾兵说,手术成功了,一方面保障孩子体格发育,一方面可以促进肺动脉发育,为将来进行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这一对联体宝宝肝脏相连。通常情况,联体儿出生3-6个月是最佳手术时机。然而,两个宝宝体重增长非常不理想,儿科医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专家团队下定决心:出生后36天,对这对非常幼小稚嫩的联体姐妹分离手术。
3月24日,经过3个小时零24分紧张手术,借助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技术,这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出生的联体姐妹精准分离。新生儿外科主任沈淳教授说,妹妹分离术后情况良好,术后48小时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早期开奶和母乳喂养,术后第三天由新生儿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情况稳定并于术后两周顺利出院。
姐姐病情就比较特殊,诊治方案并无以往经验可循。贾兵介绍,姐姐罹患的法洛四联症,是指合并有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这四种病变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会导致严重全身缺氧症状,继而危及生命。
“姐姐肺动脉整体发育情况较差,短期内不适合进行根治手术。”如何进一步根治姐姐的复杂先心病,对心血管外科团队是极大挑战。心血管外科团队每日对姐姐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探讨和分析病情,最终确定了可行的治疗方案——维持血压和灌注,密切监测氧合,待腹部伤口愈合后,为其施行体肺动脉分流手术。
4月2日,贾兵率领手术团队,为联体婴姐姐施行体动脉至肺动脉分流术。术后姐姐血氧饱和度即刻达到94%,心脏逐渐红润起来。患儿术后7天撤离呼吸机,循环稳定,氧合良好。贾兵说,孩子以后会定期检查评估,通常会在1岁左右实施根治手术,届时通过手术可以恢复到正常孩子水平。
这对在抗疫特殊时期降临的联体婴,终于得以团聚。
儿科医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主任郑珊教授介绍,儿科医院是最近10年来国内完成联体儿分离手术最多的单位,最复杂的是坐骨联体儿,前后经多次手术,这对坐骨联体儿已5岁多,健康快乐成长着。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教授则表示,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出生缺陷平台的主体建设单位,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领域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也初步具备了挑战国际先进水平的实力,今后心血管团队将持续发展壮大,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