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短短几年间,移动支付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大型商超到个体小卖铺,从线上消费到线下转账,无处不是支付技术进步的结果。不用担心没带够现金也不用担心出现假币或者算错帐,移动支付切实地改变了生活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不过支付体验还没有进化到尽善尽美,当我手里拿着支付宝而你打开了微信,跨平台之间无法转账的尴尬让我们的距离比移动支付出现之前更远。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没有障碍的跨平台转账?雷科技一直在期待着那天的到来。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新选择:腾讯QQ宣布,即日起微信可以直接转账到QQ账户。难道说,要就此迎来移动支付的变革了吗?

可以转账,但存在限制

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的雷科技对微信转账到QQ进行体验,发现这个功能现在还略显粗糙,实际操作过程甚至可能让人感到繁琐,离“秀出二维码然后扫一扫”就完成的快捷支付还有距离

想要进行转账,首先需要关注公众号“QQ钱包官方账号”,然后进入到公众号对话界面点击底部的“转账到QQ”,接着在打开的页面中输入转账对象的QQ号以及与QQ号绑定的真实姓名,最后填写金额确定转账并进行微信支付,才算完成整个过程。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QQ一端立马就能看到转账信息,提示微信好友向你转账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向QQ转账可以说是全程无阻顺利进行,但目前还没有从QQ转账到微信的功能。一旦转错账可不能直接退回,还是得老老实实通过银行账户转款。

这条转账的单向通道也有限制:微信帐号每月向QQ转账的额度为3000元,一个微信账号最多只能转账给10个不同的QQ号,而每个QQ号每个月能从微信转账得到的资金跟不能超过6000元。即使不会收取任何手续费,想要用它进行上万元大额转账也还是算了吧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仔细观察后雷科技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QQ端看到的交易详情写的是来自微信账号的转账,但在微信的账单详情中,支付的对象是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向QQ号转账只是这次交易的商品名而已。

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的事实,微信可直接转账到QQ,本质上是利用了微信内部的支付机制,结合QQ的账号与实名验证间接实现转账。既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打通,也就不难理解无法从QQ向微信转账了,至于我们期待的跨平台转账,还得再等等。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步骤不算多简单,限制还存在好几个,为什么QQ还要做这样“徒增烦恼”的功能呢?这和QQ想要留住用户的期望分不开,不希望因为转账这一需求就失去用户的青睐,于是曲线救国实现了有一定可用性的转账功能。

假设一个这样的场景:作为00后的孩子爱用QQ也习惯了QQ支付的生态,但是向父母获得生活费或是经济支持的时候,又不得不向父母这一辈更常用的微信倾斜。这无疑会让QQ和微信的用户活跃数据此消彼长,QQ能做的只能想办法给用户更多留下来的理由

QQ想留住依赖于移动支付生态的用户,因此利用技术允许做出了微信转账到QQ。而在这件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用户数量越来越着急,离自己的黄金时代越来越远的即时聊天服务。

种种新功能都是QQ的尝试

QQ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新用户浪潮。

第一次是互联网兴起之时,刚刚接触网络的人们在QQ上认识到更多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即时聊天而越来越近。就这样,QQ成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即时聊天服务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当时甚至还有人为自己的后代提前注册,只为让账号等级显得不那么低。如今不常上QQ、反倒在微信上聊得热火朝天的这群人可能没想到,他们曾经预留QQ号的对象,数年之后成了第二次QQ用户大增长的主要群体。

只不过,年轻人们并没有使用早就攒出“皇冠”的账号,而是为自己注册了全新网络身份——毕竟就是要和父母的微信唱反调,要轻松有趣聊天环境才开始使用QQ。

00后为主的新生代们给QQ带来了切实的用户增长,根据2015年~2019年之间的腾讯财报,年龄在21岁以下用户的活跃数据不断增长,连带着移动设备活跃用户量一度逼近7亿。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然而这只是QQ的一个侧面,在另一面,QQ经历了2016年的8.77亿月活高峰之后不断走低,到2019年第三季度只剩下7.31亿月活用户。腾讯对此的解释是清理了滥发信息和恶意账号,然而2016年同期也是8亿月活的微信,到了如今已经有11.51亿月活用户。

不管怎么修饰,QQ的全民即时聊天服务地位已经被微信取代,不仅往日辉煌不再,而且还面临着用户群不断缩小的困境。作为对比的微信,用户群体在不断壮大,而且带来新功能并催生相应生态的动作也越来越成熟。

微信简单易上手的使用门槛,让不少中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给用户拓展提供基础。首创的公众号,给内容生态的构建添加了柴火,之后带来的微信支付和小程序,更是为腾讯的商业故事带来了防守外部进攻,并且还能多方向生长的可能性。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QQ的动作就显得有些落寞,留在传播中的最经典案例还是PC时代打造的QQ产品生态圈,以及让各类互联网服务都可以获得助力的开放QQ登录合作。在那之后,围绕在腾讯的光芒仿佛都属于微信,QQ反而从带路大哥变成了陪跑者

打造内容号、引入QQ看点、同样有支付功能、红包和小程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QQ试图保持着自己的时髦度,却有点像是在拾人牙慧,缺乏过去呼风唤雨的气魄。

QQ会最终迎来消亡吗?我认为并不会。即使微信仍在壮大,需要QQ的用户群体依然存在,那些从刚接触网络时就在使用QQ的人,被新鲜聊天互动吸引而来的年轻人们都会是现在和将来的主要用户。

但也有无法回避的事实:QQ的用户规模正一步步萎缩。

QQ期待着重获春天

QQ已经很努力了,它背后的团队不断在带来改变,只为让这个聊天服务再度迎来春天

比如两个月前突然出现的QQ小程序,在微信中能够接收QQ消息的设计看似新鲜,其实在微信诞生之初曾有过类似功能。只不过当时是微信从QQ获得用户,如今却变成了QQ向微信找回曾经的用户。

再比如与QQ空间紧密结合,以及基于聊天推出的各类玩法:厘米秀、斗图、扩列、匹配聊天还有允许高度个性化的界面,无一不是在讨好年轻人审美,最终可以紧紧握住这一用户群。

等了10年的微信、QQ直接转账功能终于来了!为了更好地充Q币

春节红包也是如此,各家应用推出的各类玩法都是拉新召回利器,在QQ这里更不例外。要求用户长时间在线并且内容丰富,就是瞄着让人用了就不想走而来。

QQ的努力让人感动,不过时代的趋势难以反转,人人都聊QQ已经变成了更多人都在聊微信。QQ所做一切并非毫无价值,我们有了更多的即时聊天选择,陪伴用户20年的社交环境同样能延续下去。

希望在今后,QQ还能带来更多类似于“微信转账到QQ”甚至是做得更好的功能。无论外界的风向如何变化,从用户需求出发帮助人们更方便的服务,始终会有人将其作为自己的首选

(虽然额度不大,倒是多了个提现的途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