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这一波上涨真正的逻辑是什么

呐喊了很久的格力估值提升,今天盘中格力市值一度超过美的,股价更是甩开美的近10元,一年来上涨近一倍的格力,pe从7倍多点终于涨到15倍,可见的下一步就是超越美的pe,这是理所应当,毫无疑问的;

多年诟病的市场偏见消除了吗?从最近资金流向来看,最多算是外资彻底消除了偏见,疯狂买买买,内资和散户还是静态或者以过去来看格力,不然外资一个月买进60亿之多,居然股价只涨了15%左右,可见不是抢筹,只是内资不看好,见涨就卖了,偏见依旧;

人们总是在后视镜看问题,涨了分析原因,跌了也找原因;

而真正的逻辑是思考,有人说格力涨幅是因为混改,也许只是对了,但只是对了开始,这也就是很多内资分析的混改给格力带来的估值提升已经反映在股价上了;

当初混改出来,最多涨到65元,而后又是中报99%爆雷又是奥克斯事件,一波下探到50元以内;

后面是漫长的签约等待,高瓴获胜后加上三季报没有雷又是一波到65元,而后利空不断,促销三连击,又是签约延后,而后再次下探到56元;

这一次随着高瓴顺利签约,50%确定性分红,管理层激励,再次突破60元,外资疯狂买买买,内资卖卖卖,散户融券卖,每次都感觉摇摇欲坠时,不停创造历史新高;

这一次为什么不再坐过山车?大家只是看到了混改,高瓴的进入,董明珠直言不讳地税资本不会改变格力的经营管理,那如果你认为外资疯狂买只是因为混改,你就会在60以上把格力卖完了,而外资也不会这么抢筹;

那格力这么一波上涨真正的逻辑又是什么呢?结合前两次这次最大的不同是,年报业绩的确定性,就是混改+业绩双驱动,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四季度会非常好看,各方数据显示;还有最重要的,格力之前保守的财务政策,折旧,返利,递延税,还有研发费用化没有资本化,这些隐藏的利润随着管理层激励有释放出来的潜在需求,随便释放一些都是锦上添花,所以这一波上涨的逻辑还有这个确定性,可惜的是很多人只当混改来炒,早早下了车,还融券做空;

附:三大白电,美的商誉近300亿,海尔200亿,格力5000万,董小姐真是格力的好管家,全体股东的守护神,今天海尔大跌,很多人联想到商誉雷了,格力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其实白电是最早完全放开竞争的行业,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最优秀的是格力,理应给最高估值和最高市值。

(责任编辑:唐欣欣 HN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