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美国推无限量QE是一种自杀行为,效果非常有限

突如其来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疫情,几乎推翻了此前各方对于2020年经济前景的预测和展望,恐慌情绪蔓延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中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逐渐重启,但已经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海外尤其是欧美等重要市场疫情严重,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反弹产生反灌影响。

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疫情冲击是否会演化为系统性衰退?各国以传统理念进行的大规模纾困政策是否足以应对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停摆?外部条件暂时难以回暖,消费和内需能否继续引导中国经济回暖的步伐?中国应如何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剧烈波动的能源价格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危机过后,哪些行业最具成长前景?在此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提供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其时。

4月10日晚19:00-21:30,《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手腾讯新闻,邀请了八位相关领域专家与企业代表举办在线论坛,共同探讨全球与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应对之策。这些重量级的嘉宾分别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长江商学院实践教授、大企业治理与创新中心研究员、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

在此次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很多宏观政策恐怕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现在搞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放水,把股市托住了,但对经济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大家都停工了,不需要钱,美国走无限量的QE是一种自杀行为,把子子孙孙全部给吃掉,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姚洋认为,中国现在比美国要好,因为我们走出疫情比他们要快,有些企业的的确确需要资金,但是我们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货币政策上。财政方面,我们搞新基建,效果肯定有一些,但是要传导到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的需求拉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以下是姚洋的演讲实录:

听了上面几位专家学者的讲话很受启发,我谈一点比较具体的吧,关于中国怎么走出经济低谷,疫情影响的问题。

前面几位学者对大的问题做了很多判断,我想还是从复工复产谈起,这是现在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复工率,制造业接近100%,但是开工率没有那么高,复工但是没复产,复产率到底有多少呢?我估计没有超过80%。如果看一下服务业,复工本身没有超过80%,复产就更低了,美团做过一个调查,餐饮业的复工率是80%,但是他们的销售额没有到平时的40%。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的经济显然是在大规模的衰退之中,我也同意刚才一位学者说的,影响是不平衡的,受到影响最多的是低收入阶层。大家提出来,我们可以搞公共设施,吸收就业,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的这些工人不像以前,把他们随便扒拉去,搞装修不行了就去修路,我估计没人去,现在工人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我老家在江西中等偏下的农村,我看大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去工作的,还要挑工作,所以,影响是不平衡的。

这里头缺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没有消费。刚才大家提了宏观政策,很多宏观政策恐怕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现在搞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放水,把股市托住了,但对经济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大家都停工了,不需要钱,美国走无限量的QE是一种自杀行为,把子子孙孙全部给吃掉,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中国现在比美国要好,因为我们走出疫情比他们要快,有些企业的的确确需要资金,但是我们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货币政策上。财政方面,我们搞新基建,效果肯定有一些,但是要传导到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的需求拉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像傅总讲的,我们的中小企业恐怕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很多中小企业不太能支撑三个月的时间。再一个,财政留下来的后遗症,还是要想一想,我们好不容易去杠杆把投资压下来了,现在又回去了,也没人说这个问题了,去年12月份我在《财经》杂志上写了一篇“反思去杠杆”。现在的问题是,又往左边偏到的最极点,20年了好几波的财政扩张,每一次都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这是要考虑的,而且它没有救急。说减税吧,让企业活下来,减税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因为企业根本就没生产,减税对它来说是个空头指标,他根本得不到好处,说减未来的税可以,但是你先得让它有订单,没订单,对他来说减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关键是没有消费,没有订单,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服务业复工复产上,为什么服务业复工复产这么重要呢?服务业占GDP的比例55%,是大头,我们现在老把重点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占到GDP不到30%,服务业一停,还有交通运输、建筑,其实往下掉的非常厉害。另外,服务业不起来,消费就起不来。我们说这一轮线上消费增加了,再怎么增加,也不可能全部的把线下掉的部分补充上,很多的消费是带有体验性的,不可能全在线上完成。现在服务业复工复产的差距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重视的不够。

怎么提振消费?怎么提振服务业呢?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对疫情恐惧没有消除。这大概是我们遇到的消费瓶颈最大的问题,这和我们通常的经济衰退是不一样的,过去几轮的经济下行,零售没有下来,还是7%、8%的速度增长,这样就给政策很大的空间,只要提振企业的信心就行了,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有没有信心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需求了,这是最大的问题。

怎么办呢?刚才元春提到要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我觉得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习惯于生产,重生产轻消费,总觉得把钱花到老百姓头上有点浪费,一说扩张有效需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搞基建,我们这一次能不能换个思路,就给老百姓发钱,特别是低收入者。今天中国的情况不再是以前了,大家很穷,主要的目的是搞生产,今天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地步,老百姓的收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中低收入层次的,我想有很多人家三四个月没有收入的话,是支撑不下去的,能不能定一条线,低收入低于多少比例的一律发钱,这样能给大家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让大家去消费。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做了,比如杭州,发了大概15亿,一次性的一两天有点作用,但量还是不够,我觉得需要中央政府层面拿出一点魄力,做一次真正的对消费的刺激。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有一点就是中小学开学,中小学不开学给大家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就是走在外面不安全。再一个,不开学家里就得留人,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当然这里头有些科学问题,疫情到底怎么发展?无症状感染者到底传染性有多大?传染之后毒性有多大?我们都不知道。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我们还是要做好常态化的准备,就得要有点成本收益分析,不能一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让开门的企业关门,开门的店铺关门,大家一起回去隔离,我们还是要有一点常态化的思想,让老百姓紧张的心情降下来。

我们得抓住五一长假的机遇,在这之前给老百姓发了钱,老百姓才去消费。这不是在边际上做一点小调整就行了,这次是所有的人消费都在降低,所以要用超长的办法,把老百姓的信心拉回来,让大家能够消费。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