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尚无病例”并非运气,秘诀在这三个字

疫情防控是一场城市大考。

在迄今发布的北京疫情信息中,“平谷区尚无病例”,这短短7个字让人惊叹,也让人好奇:这座山河相依、桃林环抱的京东小城,如何能够做到病毒不侵?

“零感染”并非运气。记者日前来到平谷,在村落社区、田间地头,在飞驰的出租车上,记录平谷如何念好“早、严、新”这部防疫“三字经”的故事。

“平谷区尚无病例”并非运气,秘诀在这三个字

平谷区大兴庄镇周村出台临时村规,严查严控。本报记者 甘南摄

早:建隔离点,24小时验收

1月22日,北京尚无确诊病例,大多数市民正沉浸在“忙年”的喜悦里。王辛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邢金志接到了一则紧急通知:改造院内一处隔离点,用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24小时后达到入住条件!

“这个隔离点上次启用还是‘非典’时期。一晃近20年,管线锈蚀了,坐便器也得更换。”邢金志回忆,那时已是腊月二十八,光靠几位工人,少说一周才能完工。

防疫是与时间赛跑!中心20多名职工撸起袖子自己上,和工人们一起不分昼夜抢工期。

短短24小时,楼里加隔断辟出24个房间,管线、坐便器完成更换,楼外加了围挡。为了让入住者更舒心,还准备了网络和杂志。

23日14时,观察点完成验收,进入“床等人”模式。一周之后,迎来第一位隔离观察者。

分秒必争,是整个平谷区面对疫情的状态。

在滨河街道金谷东园社区,13名社工从腊月二十七开始连轴转,仅用3天就完成了2004户居民的摸排。有了清晰的台账,社区9个出入口随即封闭,凭证出入。

然而,要做到逢人逢车必检并非易事。“说实在的,光靠我们这十几个人,真有点儿撑不住。”社区主任刘浩雪说,那几天,大家早出晚归,甚至在居委会凑合睡一宿,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他们没有等待太久。1月30日是大年初六,平谷区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2200名干部,全部下沉316个社区、村,充实基层防疫力量。户数多、外来人口也多的金谷东园,一下子来了14名干部。

不走过场,不摆样子,他们一头扎进基层实实在在干活儿。“来的同志都特主动,上手快,帮了我们不少忙。”刘浩雪说,辖区单位区检察院的41名党员也来报到,“人手多了,工作自然就更细致了。”

严:“扎堆聚集,取消年底福利”

山峦环绕,洳河清澈,大兴庄镇周村是个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这些天,田间地头常回荡着大喇叭喊话,村支书王青操着一口平谷话,反复播送着新鲜出炉的“临时村规”。

临时村规总共10条,条条都和防疫有关。

“防控时间一长,有人就开始松懈了。”王青说,眼下随着天气回暖,有村民窝不住了,忍不住出来透透气,聊聊天,有时还扎堆聚集,“我们劝也劝了,不太管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村委会果断制定了防疫期间的临时村规,并纳入村民自治章程。2月22日,临时村规在村两委会上全票通过,当天就递送到每家每户。

临时村规咋样?大伙儿的统一评价就是——严格!

就拿其中一条来说:“严格执行村内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参加任何形式聚会或集体活动,否则取消评优资格,取消年底福利发放。”果然,村规出台当天,三五成群、扎堆儿聊天的人不见了。

村子防控之严不仅于此。在王青的办公桌上,各种台账分门别类码放齐整:村里的3100名村民、81辆出租车、546辆私家车、288名跨区工作人员、127名租户……每一类都有专人管理,每日询问行踪和身体状况。

据了解,平谷区黄松峪乡、刘家店镇、熊儿寨乡等乡镇的多个行政村也已制定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的临时村规,各具特色,符合各村管理实际。村民们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中,互相监督,群防群治。

疫情防控,严字当头,是平谷每个村庄的防控原则。然而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严中亦有温情。

“我这一下子居家观察14天,菜地没人管,收成可咋办呀?”在东高村镇崔家庄村,一名从武汉返京的村民李顺(化名)犯了愁。

“别说大棚菜,家里家外所有事儿,村里都帮你管起来。”村支书张海的一句话,给李顺吃下了定心丸。全村党员轮流帮他看护蔬菜,还与收购商对接,绝不让劳动成果打水漂。

新:出台28个行业防控导则

冬去春来,企业复工。防控的压力前所未有。

各行各业的防疫该怎么做?平谷区并没有让企业随心所欲,而是把市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易执行、能检查的防控工具书。

28个行业防控导则陆续出台,同时还配套了指导手册、工作要点、流程图,导则覆盖全行业,涉及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商超行业、教育系统、医疗卫生机构、国资企业、工业园区等。

平谷是全市出租车司机输出最多的区,每七位出租车司机中就有一位来自平谷。因而,针对出租车行业的导则率先发布。

根据导则要求,镇罗营镇的每个村子都在远离宅基地的地方开辟了一处“清清驿站”,全镇350辆出租车每日在此消毒后,由专人贴上消杀标志。驿站还规定,每车每乘次都要进行消毒,司机在出车前、收车后均测量体温。

随着防控形势的变化,导则不断调整,至今已修改了5个版本。

王长国是刘家店镇辛庄子村的一名“的哥”,最近,他亲手设计的“安全舱”不但被写进了平谷行业导则,还在市区近万辆网约车上得到推广。

拉开车门,记者看到,后排的乘客座椅被塑料布严严实实隔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安全舱”,司机和乘客全程不接触。

制作安全舱所需的仅仅是铁丝、塑料布这两样材料,以及钳子、皮尺等工具。成本不高,可干起来挺复杂,需要细心、耐心,足足花了王长国大半天的时间。试验成功之后,这个妙招和详细制作步骤,都被写进了最新版的出租车行业导则。

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是不能有丝毫松懈。这张防疫考卷,平谷仍在以绣花功夫认真作答,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轻言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