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感染新冠肺炎护士治愈出院,“远程感谢”钟南山院士

荆州感染新冠肺炎护士治愈出院,“远程感谢”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您好,我是小雪,今天我出院了,非常感谢您。您辛苦啦!”3月6日11时,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小雪终于痊愈。

走出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郭小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粤荆医护团队鞠躬致谢,同时通过媒体平台,向曾为她视频会诊的钟南山院士发出“远程感谢”。

郭小雪是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此前曾患上新冠肺炎。她的治愈,是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和荆州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荆州前线和广东省大后方协同作战的胜利,大大地提振了荆州防疫战一线医务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荆州感染新冠肺炎护士治愈出院,“远程感谢”钟南山院士

3月6日11时,走出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新冠肺炎患者小雪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南都记者 陈辉 摄

一线ICU护士躺在了重症病房

25岁的郭小雪是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被感染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荆州是武汉之外的重灾区之一。疫情暴发之初,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被列为定点收治医院。1月20日医院召开动员会,小雪第一个报名,并被安排到重症病房护理重症患者。

“最高峰时,我院承担了荆州市区40%的救治任务,收治了全市最多的重症患者。”该院副院长段昌奉告诉南都记者。疫情发展迅速,打了医院一个措手不及,防护物资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专业N95口罩,防护服质量也达不到严格的感控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小雪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冒着被感染的极大风险投入战斗,全力照顾十几个重症患者。

2月3日,小雪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有轻微的咳嗽和低热。她以为是工作太累导致的,虽然有所侥幸,但还是如实报告了自己的身体状况。2月7日,她被收治入院,经多次核酸检测后,于18日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后病情恶化,20日转入重症救治中心治疗。

从照料患者的护士,变成被照料救治的患者,小雪感到沮丧和失落。而病情的恶化,以及通过手机看到的一些负面消息,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了护理专班细心照顾她。2月12日部署到位的广东医疗队也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每天跟进她的病情进行科学研判并给予对应治疗。

钟南山院士远程会诊,推荐使用氢氧雾化机

2月23日,远在千里之外的钟南山院士与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举行第一次远程会诊。“据我了解,荆州的情况出现转机。”钟南山院士说。向医疗队表达慰问后,他用3个小时的时间,为荆州两位危重症患者隔空诊治。此外,重症患者小雪也获得了远程会诊。后来,钟南山推荐的氢氧雾化机,让小雪呼吸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

此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广东省医疗队围绕“四个集中”,与荆州联手组建两个重症救治中心,以最优的医疗资源,集中救治最危重患者。小雪所在的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2月17日该救治中心启用,此前部署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管了ICU和重症病房的广州、深圳、韶关等市医疗队员全部转战于此。“我们根据国家第六版新冠肺炎治疗专家共识、广东省第四版专家共识,积极研判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严格检测病情进展,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救治专家黄道政告诉南都记者,在前后方和粤荆医务人员的通力协作下,郭小雪的病情逐步好转。

荆州感染新冠肺炎护士治愈出院,“远程感谢”钟南山院士

小雪向钟南山院士表示感谢。南都记者 陈辉 摄

“这次生病,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2月23日当天,郭小雪就不再发烧;25日,小雪可以下床行走,从扶着床迈步到独立行走,从一平米的活动范围到整个房间,身体机能逐渐恢复。3月6日,专家一致确认,小雪达到标准,治愈出院。同事为她送上鲜花和祝福。

“治疗期间最难熬的一方面是来自疾病本身,时常有些发热,浑身无力,封闭的环境待的时间比较长觉得闷;另一方面就是觉得在一线最需要人员的时侯生病了,不能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心里因此着急。”小雪告诉南都记者,“这次生病,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性。”

小雪的同事告诉南都记者,“小雪虽然是一名年轻的护士,但她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在这次抗疫战中,更是表现突出,主动请缨,并且在生病后还一直要求上一线,充分体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不畏生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采写:南都特派记者 苏海伦

通讯员 宋炳军 薛冰妮

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陈辉

发自湖北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