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俊 通讯员刘铁强 侯丹丹)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联合发文,授予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472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34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刘勇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优异的表现,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成为恩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

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刘勇,男,副主任医师,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在疫情发生后,他挺身而出,组建“120战疫先锋突击队”,义无反顾战斗在抗疫一线;他迎难而上,不惧危险,带领120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战白昼、斗黑夜,肩负起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特别是恩施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重任;他严谨认真,专业精进,做好一线医护人员及天津支援恩施州中心医院医疗队专家感控安全的保障工作。

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背着呼吸机负重30斤转运危重患者

1月21日,恩施州中心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之时,也是以刘勇为代表的这支120战疫先锋突击队拼搏之时。

为确保重症和危重症确诊病例得到更好的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按照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和统一部署,将超出县市救治能力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转运至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这支抗疫一线的“急先锋”又化身成呵护生命的“转运线”,默默肩负起重任。

120急救中心主任刘勇没有丝毫犹豫:“保证完成任务,服从命令,听党指挥,我们上”!随即,他带领着120团队投入到繁重而危险的转运工作中。以“服从命令、听党指挥”的军事化作风迅速成立了先锋突击队,第一梯队为4人,由刘勇亲自带队。

危重病例的转运存在着极高的感染风险,每当此时,刘勇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3日,刘勇团队成功使用有创呼吸机长途转运了一位确诊的危重症患者,这在全州尚属首例。

当时该患者在利川已行气管插管并使用有创呼吸机。为确保患者平安和医护安全,刘勇和护士向丽做足了功课。他们穿上3级防护装备,调用负压救护车,调节好便携式有创呼吸机,备足氧气瓶,做好充足准备后才启程去接患者。

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穿上3级防护装备后,我们的视野变得十分狭小,呼吸也变得沉重,缺氧感觉特别明显。”刘勇说。

由于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一刻也不能离开机器。从利川医院的病房到救护车,从救护车到州中心医院CT室,再从CT室到负压病房,刘勇和向丽就随身背着呼吸机和2个总重30斤的氧气瓶。这点重量在平常真不算什么,但对于穿着防护服同时还要推送患者的他们来说,每一步都不容易。

特别是做完检查后将患者送到负压病房的20米长斜坡,是最艰难的一段路程。

刘勇和向丽两人背着设备,用劲推着患者。一路上他们既要查看呼吸机工作状态,又要防止患者、呼吸机和2个氧气瓶坠床,更要用尽全力推担架车。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走一步都需要用尽全力。

经过他们的努力,患者最终平安到达负压病房,使用上院内有创呼吸机,刘勇和向丽才松了一口气。

按照院指挥部的安排,刘勇还编写了全州救护车转运指南,推广转运经验,全面提高全州救护车转运能力。

截至目前,刘勇带领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医疗机构就地就近排查102人次,转运疑似及确诊病例160人次,运送标本26车次,转运危重病例13人次。

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贴心防护确保医疗队无感染

“当得了120战疫先锋突击队的急先锋,也做得了保障一线大后方感控安全的守护者!”这是州中心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对刘勇的评价。

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刘勇一方面要肩负新冠肺炎重症病人120急救转运,另一方面还兼顾着医院其中一个驻地65名队员的管理重任。这些队员里,还有来自天津援鄂的8名医疗专家。

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是疫情防控新的热点、难点,为了确保所有队员安全,驻地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援鄂专家也实施同质化管理。刘勇带领驻地管理小组成员每天监督着队员们的驻地个人防护及手卫生落实情况,监测着队员们的体温及身体状况,指导着驻地清洁与消毒工作,保障着队员们的一日三餐及生活需求。驻地有力的院感防控措施和贴心的后勤保障服务,让包括天津专家在内的所有队员都感到安心和舒心。为了这些经验提供给全州医疗机构学习参考,刘勇还将医院指挥部制定的驻地管理方案进一步提炼、总结,制作成了课件。

勇闯疫线的恩施急救先锋获国家表彰

自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刘勇将两个小孩托付给了父母,匆匆告别爱人后便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抗疫持久战中来。他的妻子曾杰是该院产科的一名助产士,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刘勇的工作,总是表现得很坚强:“这是你的本职工作,我支持你!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别忘了家里还有我和两个娃娃在等着你。”

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弃一家团聚,守一方平安。他是恩施州抗疫前线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他始终与所有战斗在一线白衣战士们并肩作战,为患者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