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护士长赵孝英是一名退伍军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重返战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展现了一位老兵的忠诚担当。请听总台央广记者孙利、王锐涛,通讯员王均波从武汉发回的报道。
护士长赵孝英
护士长赵孝英今年40岁,小圆脸、大眼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可一说起她,同科室的护士张丽敏却忍不住“批评”了起来。
张丽敏:“干起活来不要命,我经常忍不住‘批评’她,‘你不要在里面工作太长时间,事情是做不完的,但是身体需要保护。’我觉得她是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话很少,喜欢直接行动。”
赵孝英(中)
同事眼中,赵孝英是一个行胜于言的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她对危重患者的精心护理上。
感染一科一病区副主任李力:“护士长经常主动跟我们一起行动,我们一起查房,发现病人的问题,商量着如何解决,工作效率非常高。有一个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在吃饭的时候必须摘掉呼吸机,但是,这样一来,患者会非常累。我们在查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医生、护士两个角度对他进行了重点关注。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赵护士长都会问起他的情况:8床的病人吃饭了没有,累不累,饱和度掉了多少,有没有跟医生说等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在照顾病人方面,真正实现了医护一体化。”
精心护理危重患者会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这一点,赵孝英当然明白,但是,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她总会冲在一线,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
赵孝英:“有一个病人呼吸一直很费力,有咯血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中,最关键的有两方面,一是给他输入止血药物,二是时刻要防止凝血块卡到他的喉咙里,从而引起气道堵塞。我采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轻轻地把这个病人的头扶向一侧。这个时候,他的一口血直接吐到了我的手套上,但我来不及想什么,依然帮他把头扶过来。那一次,对这个病人的抢救确实很及时,他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后来,我一直清楚地记得,进去交班的时候,走到这个病人面前,他的眼里含着眼泪,给我们竖起大拇指。”
赵孝英说,护理患者并不仅仅是打针吃药,更重要的是走进患者内心,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赵孝英:“我遇到最棘手的一个病人,在刚住进来的时候,不爱吃东西,话也很少。我想,这个病人肯定有心理负担。我坚持每天早上查房的时候,第一个走到她身边,跟她聊天,想打开她的心扉。通过跟她进行的多方面沟通,她对我也有了一种信任感。我再去看她的时候,她的脸上终于绽放了笑容。”
在精心护理患者的同时,赵孝英还将温暖和体贴带给了身旁的战友。
感染一科一病区护士李颖:“在工作上,她常常问我们,对这个班有没有好的建议,例如,怎样节约人力,能让我们更好地休息。在生活上面,她也很关心我们的身体,比如气温下降的时候,叮嘱我们多加衣服。就像姐姐心疼弟弟妹妹,妈妈心疼子女一样,很心疼我们。”
目前,经过赵孝英和战友们的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在感染一科一病区,累计已有20多位患者治愈出院。赵孝英说,对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自己充满信心。
赵孝英:“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信心。通过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那么多病人康复出院了,这证明了我们的措施是正确有效的。此外,来这里一个多月了,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状态都不错,这证明了我们的防护措施也很有效。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是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记者:孙利 王锐涛 王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