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我会怀念雷神山的那碗小米粥……

一切的美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武汉雷神山,第一次进舱

我们C1病区开张喽。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承担医疗干事的职责,为大家服务、贡献我的能量。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全院各大科室,有很多科室主任、护士长,也不乏专业领域的组委、带头人,他们纷纷主动请缨,赴鄂抗疫。

如何协调最优质的医护力量为患者服务,同时尽快让诊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如何不断优化诊疗的流程,这一切问题,都要在短短的三天内得到磨合和解决,确实是个大难题。非常感谢各位医务同道的理解和支持,整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人计较得失,让我们的诊疗工作进展得比预期顺利很多!

23号,接触新冠患者的第一天,心中感受终生难忘。我的工龄13年(自称“老医生”),第一次感到:等待患者的到来,是一种煎熬。看着内外舱隔断门关闭的一瞬间,心理的弦顿时也绷得紧紧的。会来什么患者?是推进来的重症患者吗?患者的情绪会稳定吗?48位患者会一起来吗?......

今天,终于轮到进舱了,我让同事帮忙书写:无敌!加油!为自己打气,更为患者鼓劲!深吸一口气,克服缺氧的困难,告诫自己:开始工作吧,瑞瑞,加油!

疫情结束后,我会怀念雷神山的那碗小米粥……

新冠患者,他们是不幸的,被病痛折磨,又与亲人分隔。从患病那一刻起,就承受着躯体的煎熬和心理的无比恐惧。我慢慢在通道里走着,透过玻璃,看着每一位患者,只要他们和我对视,我就向他们挥手示意友好,只要他们有需要,我就进入病房,仔细诊疗的同时,不忘鼓励关心,让他们孤独的心灵,得到安慰。

精神的力量,本身就是一剂良方!

病区的医护通道,鲜红的旗帜挂起来,作为市一人和一名中共党员,我内心激动不已,手握拳头,告知党:看看您的一批儿女,有多么优秀!

生死营救

我们的病房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77岁的刘老伯,尿毒症血透治疗15年。这次新冠病毒感染不幸全家中招,两个儿子被隔离在不同的医院,由于老伯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儿坚持和他同进同出,这次转院到了我们C1病区。急诊化验提示危急值:血钾7.99 mmol/L,血肌酐值1800 umol/L,随时存在心跳骤停的可能!

收到危急值,我立刻向领导汇报。老伯命悬一线,尽管我们给予了降钾药物,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第一时间行急诊血透。行政领导和医疗负责人,紧急拍板:就地抢救,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调动市一团队里的血透精干力量,组成血透小分队,给老伯展开一场生死营救。8个小时过去了,老伯体内的容量一点点被拉了出来,钾离子也渐渐降了下来,大家紧绷的神经才慢慢舒缓下来。

疫情结束后,我会怀念雷神山的那碗小米粥……

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试想,如果不是这么一支高效精炼、专业过硬的医疗团队,像刘老伯这样的一大批患者,就性命堪忧了!

这一次上演的紧急营救,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比的自豪感!有朋友戏谑我是这次事件的“吹哨人”,其实我明白,这是一个ICU人的基本功底。

身在异乡,一碗小米粥就已足够温暖

我是喝着小米粥长大的,我喝惯了母亲的小米粥,醇香而解渴,一口干完,感觉好痛快,所有的苦累都扫光。

身为医者,适逢疫情,来到武汉,我们不怕苦累,不怕挑战,虽总被人称之为天使,但毕竟都是要食人间烟火的凡人。一周下来,工作环境适应了,异地的气候也不成问题,开始总觉得口中缺了点味道,那种味道,是家乡的味道,尤其是年迈的母亲、贤惠的爱妻和可爱的女儿嘘寒问暖之后,这种丝丝的情愫更加的浓厚。

今天是我的白班,因住所离开雷神山医院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我照例6点多出门。一切都按部就班,下楼、取早饭、上车。发早饭的阿姨,一边娴熟地帮我打包,一边习惯性地介绍:肉包、鸡蛋、小米粥…… 咦,我没有听错吧,真的是小米粥,顿时像是获得了一个小奖励,心里美滋滋滴。

车上,我享受着这份美味,心里琢磨着,难道真的是“心想事成”?

前天的一幕忽然浮现入脑海,为了保障我们市一每一位奋斗在雷神山的医务人员衣食无忧,院内配置了几位后勤的老师,他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大家都尊称他们“吴妈”。不仅如此,负责心理疏导的程文红主任,在疫情一线,不但服务于患者,而且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援鄂医护每日心晴指数”的调查讨论,其中有一个主题是:今天你最想吃什么?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米粥。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尤其是幸福的味道,一切又都是情理中的必然。这是同事间的关爱,是市一人的体贴和细致入微,犹如丝丝暖流,渗透入我的心田。

这股暖流,其实从出征的那一天,就围绕着我,时时刻刻。

清晰记得,知晓我和姚玉婷、徐梦丹三位医生赴鄂支援的消息后,科室里的几位大姐大,就开始忙前忙后。吴莹老师,放弃出夜班的休息,驱车到超市为我们采购,暖宝宝、维生素、老干妈、火腿罐头……生怕我们在异地吃不惯、不适应。

陆建红主任,一大早就赶到医院,帮着打包行李,出谋划策,细心的她帮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军包上,用彩带系上两个蝴蝶结,既便于辨识,更是对弟弟妹妹的一种祝愿和祈祷。当陆主任和姜海琼老师拿着针线帮我们整理迷彩服的时候,我心里闪现的,就是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疫情结束后,我会怀念雷神山的那碗小米粥……

出征那天,科里的几位大姐大和沈华主任,都来送行。他们夹道欢送,鼓励前往疫情一线的小弟小妹。我强忍泪水,向他们挥手致谢,不敢长时直视她们的眼睛,生怕被她们笑话,而我怎能不知,模糊的视线那头,亦是泪沾衣襟。

感谢身边所有关怀我们的人!

借用今年最火的一句话:一切的美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本文来源:《"逆行者"说 --- 小瑞瑞雷神山手笔》,《一碗小米粥》本部分内容已被《新民晚报》刊登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程瑞杰

责任编辑:施小雅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