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食道癌!
人到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责任和负担更重的季节,而我们的健康状况,此时却处在逐渐衰落的关键节点。
有些人,年轻时胡吃海喝,不注意健康养生,现在尽管看起来很健康,各种疾病还未见端倪,但是由于前几十年的透支累积,疾病苗头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对我们的健康虎视眈眈。
尤其是那些凶险异常的疾病,在较早期,往往比较隐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轻微到足矣让人忽视。食道癌就是如此~
因胃痛就诊,查出食道癌早期
今年刚好40岁的许先生是一个小有成就的个体老板。因为生意上的来往较多,经常陪客户喝酒打牌。不仅如此,抽烟、功夫茶也是他的最爱。(喝酒、抽烟、熬夜、热茶,这可都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啊!)
不过,他年轻时候当过兵,身体素质很好,几十年来,几乎没进过医院。
半个月前,他和几个朋友喝了大半夜酒,第二天,感觉烧心、饱胀、嗳气,胸骨后还隐隐作痛。
自己买了点药,效果不是很好,于是就来到了消化内科看看。
消化内科的贾主任和他是熟人,问了情况以后,感觉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考虑到已经40岁了,从来没做过胃镜检查,建议他不如做个胃镜后,再开药。
许先生勉强同意了。
不幸中的万幸,食道癌隐患消除
于是,第二天,行胃镜检查。
刚进食管,普通白光下不容易发现病变在何处。
图1 白光下观察未见明显异常
转换到NBI模式下,可以看到与正常黏膜不一样的、较清晰的病变边界。
图2 NBI模式观察
多点取活检后送检,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食道癌早期!
这个完全可以在内镜下完整切除。
于是,专家组评估后,确定择机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治疗,由贾主任亲自操作。以下为手术过程:
图3 治疗之前进一步做放大内镜查看食道病变黏膜
图4 明显的食道IPCL改变
图5 内镜下切除病变部位
图6 电刀切除病变部位
图7 完整地切下病变的食道黏膜
图8 术后标本
术后标本平展后固定,送病理科进一步确定切缘是否干净。
病理回报:高级别内瘤变,切缘阴性。
一例食道癌隐患就此消除了,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40岁后建议做胃镜精查
反观这个病例,来院看病,本是典型的胃部症状,食管并未有任何不适。
这是因为,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到了较早期,可能会有一些咽部异物感等,也不是很明显,容易被当成咽炎等。
到了进展期,才会出现以下四大症状:
1. 咽干、胸闷、阻塞,进食时加重
2. 进食时异物感,咽干硬食物时加重
3. 间断胸骨后胀闷感、轻微疼痛
4. 间断吞食停滞或顿挫感
所以,建议:过了40岁,无论男女,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胃镜精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连染色体检查、病理活检等项目一同进行)。而下面几条占任意1条者,建议在40岁前做一次胃镜精查:
1.性别:
男性比女性患食道癌的几率高3~4倍。男人更要注意,这多与烟酒、热茶有关。
2.遗传因素:
食道癌有家族史因素占到64%~69%,发病情况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少。所以,这类人的首次检查时间更要提前。
3.食管疾病: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发生率高100多倍,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疾病,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4.肥胖:
超重或肥胖人群患癌几率较大。
5.膳食和营养:
膳食中多加工型肉类,少蔬菜水果,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几率。
6.患癌史:
既往有过患癌经历,如头、颈、肺部等,得食道癌的几率较高。
7.经常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比如一些在干洗店工作的人,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更高。还有防护不好的化工厂、农药厂等。
8.食道癌高发地区:
某些地区如河南林州,由于水质、饮食习惯、饮食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不平衡等因素,有聚集现象。
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癌已经来敲门了!
1.吞咽梗噎感
2.胸骨后疼痛
3.食管内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5.剑突下疼痛
6.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7.胸骨后闷胀不适
8.体重减轻
本文首发:胃肠病
责任编辑:Mary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