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韩国男人举家搬到如东,就为了…

膀胱癌是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但用于治疗它的药物在过去20多年都没有新突破,因此称为“孤儿药”。位于如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的中美瑞康医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以“RNA激活”技术为核心,通过近两年持续不断的研发,一种新型的膀胱癌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前阶段,有望填补现有靶向治疗药物只能抑制靶基因靶蛋白表达的空白。

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姜武林,听一听这位“思密达”的小核酸药研发之路和他与如东的不解之缘。

“半路出家”的小核酸专家

姜武林,听名字相信你就能猜到,这是一位韩国友人。今年45岁的他出生于韩国济州,2008年毕业于韩国忠南国立大学,获得药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姜武林主要研究新型内酰胺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毕业后,他进入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研究抗肿瘤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这是韩国国内唯一由政府出资的生命工学专业研究机关,负责研究开发尖端生物新产品与生物体模型、开发增进免疫造血、抗癌、抗老化产品。在这里,姜武林练就了构建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技能。

这个韩国男人举家搬到如东,就为了…

而彼时,新一代基因生物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日渐兴起,它通过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基因的表达或使该基因沉默,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着一份好奇和执着,姜武林毅然离开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师从RNA激活技术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李龙承教授。

“RNA激活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内源性基因激活并已进入临床验证的颠覆性技术,它通过重新开启内源性基因的表达、恢复蛋白质的天然功能来治疗疾病。”姜武林告诉记者,2016年9月,李龙承被江苏省作为双创人才引进,并在我县创办了中美瑞康公司。受恩师之邀,姜武林毅然辞去在韩国公司的高职、高薪工作来到如东,开启了他的小核酸药物研发生涯。

开启基因表达之门

从哪里开始切入呢?姜武林将目光锁定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上。虽然这是一种常见肿瘤,但是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新药获批上市,而且现有药物主要是化疗药物和BCG的免疫疗法,复发率很高。熟悉原研药企的人都知道,从专利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药品的问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核酸药物也不例外。姜武林带领研究人员吃住在公司,经常每天工作超过 16小时。

这个韩国男人举家搬到如东,就为了…

创业伊始,公司只有三四个员工。姜武林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他们做实验,甚至从移液器的拿法教起。“传统制药模式是通过大量筛选、偶然发现来找到合适的药物结构,而小核酸是以破译基因密码,锁定疾病基因、再针对疾病基因合理设计、精确制导攻击的方式攻克疑难杂症。”他告诉记者,小核酸是基因的组成部分,小核酸药品通过将遏制致病基因的小核酸送入细胞内部,消除甚至替换有害部分,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不过,要将治病小核酸送入细胞内部并非易事,必须找到相对应的“密钥”,细胞大门才能打开。

这个韩国男人举家搬到如东,就为了…

经过反复的失败、验证,公司自主研发的膀胱癌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前阶段。“与传统药相比,它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就是靶向这个肿瘤抑制基因,能够达到更好的这个治疗效果,减少或者甚至预防复发。”姜武林相信,小核酸药物将形成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次现代制药发展浪潮。

“我对如东很有感觉”

因为工作原因,姜武林不能经常回国和妻子、儿女团聚。但他是个恋家的人,2017年4月,他将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如东,并将孩子安排在县实验小学和锦绣幼儿园就读,“中国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希望女儿能够学习普通话、学习中国文化。”

姜武林说,能来如东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因为如东与济州隔海相望,小时候他经常幻想自己能到海对面去看一看。事实上,如东这座小县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充满着旺盛的活力。更令他意外的是,小县城里还聚集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不乏业内的知名公司。地方政府对生命健康产业的政策扶持以及优厚的待遇,让姜武林如鱼得水,全心投入到小核酸药物的研发之中。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即使存在着文化差异,也没影响与当地人交流合作。聊起对如东人的印象,姜武林赞不绝口,他称赞如东人勤劳、聪明,肯吃苦、爱钻研,说自己在如东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韩国男人举家搬到如东,就为了…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姜武林已在如东里待了3年多。工作之余,他喜欢一边散步一边领略如东的小城风景,记录下春去秋来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全媒体记者:曹雯雯、朱海城、周霞

编辑、制作:姜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