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江苏医疗队援助湖北抗击疫情累计派出了11批、18支队伍、2800多名医务人员,在多家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展开医疗救治。
昨天(3月17日),江苏援助武汉的第一批、第二批等6支医疗队、700多人即将撤离武汉时,大家依依不舍。这里有并肩作战的医护战友,有心里惦念和牵挂的治愈患者,有无私援助的志愿者,大家一起努力度过了疫情最困难的时期,也一起期待春暖花开的最后胜利。
3月17日是江苏省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50天。138位来自江苏苏州、扬州、淮安、常州的医护人员接管了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三个病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共救治4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近100名。近两个月的并肩奋战,江苏医疗队和本地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大家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话语,相约一起在武汉、在江苏,再相聚。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 付萍:我们一起工作50天,在一起,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一般的情谊。他们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临别之时,总有说不完的不舍和牵挂,给医护人员送餐送了50天的志愿者,邀请医护人员在他的防护服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说,他要永远记住这些名字,永远记住这份深重的情谊。
武汉江夏区志愿者 杜汉:我现在就是说特别激动,也有点舍不得,我希望他们经常来武汉玩,这衣服我要珍藏一辈子,我要告诉我的后代,江苏人过来救过我们的命。
临别前,收拾好回程的行囊,医疗队的医生们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在武汉奋战的最后一夜。江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葛慕莲护士长,从1月28日抵达武汉,就开始了她的抗疫日记。50篇日记,写下了她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参与医疗救治的观察和思考,也是抗疫一线医患间,性命相托的珍贵印记。
江苏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护士长 葛慕莲:我每天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我将这些点点滴滴都记在了我的日记里。我在武汉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病人都在激励着我们,他们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我们工作。我觉得武汉人民特别了不起,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英雄的武汉人民。
还来不及看清您的脸,就要告别了。得知救治自己和家人的医生护士们就要离开武汉了,在江夏区中医院治愈出院的患者小董也通过视频,希望自己的主治医生陈医生,摘下口罩,面对面的告别。
患者 小董:也没真正能跟您见一面。正式地给您道个别,像你们不远千里从江苏到武汉来进行一个援助工作,放下自己的家人来援助我们,陪伴我们一起渡过难关,真诚地感谢你们。
江苏医疗队队员 陈祖涛:(他们)夫妇两个是每人一剂。我们推行的是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另外就是说这种复合的制剂,我们给他口服中成药,也是效果非常好的。
一起撤离武汉的江苏省第一批、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江苏中医队、援助武汉中南医院重症护理队等6支队伍,700多人,主要支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院、大花山、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等多家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展开救治。
两江连线 有缘再见
近两个月的时间,除了病房和驻地,这些医疗队的队员们还没有见过武汉春天的样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武汉,离开前往机场的路上,路过武汉长江大桥,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下难忘瞬间。
江苏医疗队队员 田小红:现在回家了,既激动,其实更多的有一份不舍吧,还有一点遗憾。就像我们刚刚大家说的,我是第一次来武汉,没有来得及登黄鹤楼,没有来得及看武大的樱花,(但是)我觉得人生有了这样一场经历,包括我们在穿防护服的时候,还有脱下来的那一刻,我们很多医务人员那脸上压着深深的印迹,甚至是破了,我觉得那个时候是我们最美的样子。我们跟病人之间相互都建立了一种很深厚的一种感情,性命相托的那一种信任。在这次疫情当中,其实我觉得武汉人的奉献是最多的,我真的是为他们点赞,没有其他话,只是点赞。
江苏医疗队队员 徐春建:因为2003年非典的时候,因为很小嘛当时,我还上小学,现在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就觉得能给病人作一些贡献,觉得很开心。我们90后应该站出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江苏医疗队队员 陈亮:这50天最大的感动,武汉人民真的很不容易,武汉的医护人员更不容易。这几十天我们的相处非常融洽。我们共同战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就是换个地方做我们平时应该做的事情。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医护人员,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义务,最希望的就是武汉迅速地缓解病情,希望这些剩下的几千名重症患者迅速地改善,迅速地恢复、康复。
全体:武汉加油,期待再会!(总台央视记者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