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在隔离病房里,一场场与疾病的殊死搏斗时刻发生着。在战“疫”的主战场上,一边是坚守岗位、不计付出、全力救治患者的医护人员,一边是尽力配合、满心信任与感激的患者,他们的互相支持与鼓励是战胜病毒的超级利器。厚厚的防护服,隔离的是病毒,却隔绝不了大爱与真情。
“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支援武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黄淑娜始终忘不了她来到武汉的第一天所感受到的热情。
“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无俱危险来帮助我们,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武汉人民会记住你们的,感谢你们,感谢国家!”正在等待复查结果的病人杨先生,一见到广州医疗队便激动地连声欢迎。
面对远道而来的医护人员,杨先生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身为老武汉的他,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浓厚的情感,每当黄淑娜为他做氧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时,他都要打开手机上的视频软件向大家介绍武汉的美,隔着护目镜,黄淑娜依然能看清他眼神里满满的自豪。“武汉是很美的,你别看现在这样,等疫情过去了,你们一定要来武汉玩!”口罩阻挡不了他的热情,古今闻名的黄鹤楼、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风景如画的东湖,他如数家珍地讲述着,为医护人员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武汉图。
黄淑娜和同事们每天上班都跟患者们问好,叮嘱他们多休息,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争取早日康复出院,杨先生的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出院前的那一晚,他连夜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在信中写道:“每天在我身边的,是来自于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几位逆行者。我偷偷地看到了他们的名和姓,他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夜以继日的奉献付出,我必须要记住他们伟大的名字!”
这份真诚也深深地打动了黄淑娜,“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他们不怨天尤人,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懂得我们的付出。于我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武汉之美,不仅在于美好的风光,更在于热情好客的武汉人,这一段珍贵而美好的情谊,将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

夜虽冷,但温暖在人心


早春二月,总是稍显寒冷。凌晨值班的中山一院援鄂医疗队员王思思身着笨重的防护服,小心翼翼地走过一间间病房。为了不打扰患者,他们总是尽量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简直像只企鹅一样”她如此笑称。
寒风中,给人温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柔情。带着手套的她,在撕胶布的过程中胶布经常会粘在手套上,扯胶布时很容易连同手套扯破,有感染的风险。一位患者小声地对她说:“护士,你小心点,不要把自己弄伤了,你带着手套不方便,我自己来撕胶布吧!”言语中透露出的关心与体贴,令她微微湿了眼眶。王思思紧紧地握了握患者的手,继续自己的工作,用消毒巾擦拭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对配剂室、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对王思思来说,这个夜班很平静,很多病重病危的患者都平稳渡过。走出医院大门时,她才发现下雨了。一场春雨,带来些许寒意,但患者的话语,却温暖了这个平静的夜。
心中不变的是希望


作为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乔金芳最开心的,总是患者们出院的时刻。2月10日,一位患者顺利出院了,在离别的时刻,他不停地给同病室的病友们加油,叮嘱大家好好吃饭,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看到病友出院,大家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乔金芳还记得,一位阿姨一直在念叨,“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啊,我要加油啊!”在治疗时,阿姨还认真地对她说:“你也要给我加油啊!”
“我们是特意从广州来专门给您加油的!”乔金芳笑着回答。
听闻医疗队从广州不远万里支援武汉,患者阿姨止不住地表达自己的感谢,说着说着竟然还唱起了歌,“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病房其他病人也跟着唱了起来,歌声悠扬,鼓舞人心,这是乔金芳听过的最动人的歌声。
看着患者们虽然身患病痛,孤身在医院,却相互扶持,乔金芳也禁不住红了眼眶。在那天的日记中,她写下一句短诗:天苍茫,雁何往,心中不变的是希望!
防护服虽厚,却隔绝不了医患之间的关怀,病毒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阻挡不了心与心的贴近。一场疫情,多少真情,哪怕天气寒冷,最温暖的总是人心。

出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统筹:于海燕 陈方 彭福祥
执行:梁嘉韵
统稿:胡澜
文字整理:林琳
图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点在看,和更多人分享健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75号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