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陈晓霞 曾理

“目前,我们治愈出院的患者已经超过2000人,收治量和治愈率等方面都排在前列!”4月7日,在军队援鄂医疗队分管医疗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吴昊,满意地笑了。

吴昊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有两张朴素的办公桌,一张行军床。床上的军被叠得整整齐齐。吴昊打开他的笔记本电脑介绍说,这台电脑经历不一般,6年前曾陪他援利抗埃,这次又陪他在鄂对抗新冠病毒。贴在电脑外壳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的标识,已经磨出了毛边。

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吴昊介绍,2月13日医疗队到达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后,在24小时内接管该院原有的方舱病房,同时紧锣密鼓投入新病区的筹建。

2月16日凌晨,吴昊召集病区骨干模拟患者收治,“批量收治时,轻、中、重症患者如何安置,医护力量如何配备,都必须提前妥善安排。”吴昊说。正式开始收治患者后,医疗队奋战48小时,单日最高收治量达383人。

“急事打‘硬’仗,难事打‘巧’仗。”吴昊说。医院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收治率一度超过33%,为了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他提出了“综合评估,早期预警,体系作战,精准施治”16字方案,提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患者由普通型转化为重症型、由重症型转化为危重型,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之一。

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吴昊和专家们仔细研究了上百个病例,总结提炼了6个核心指标和10余个外围指标,形成疾病转化早期预警体系,一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医疗信息系统就会实时报警,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干预,有效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3月15日凌晨1点,一名90岁的危重症老年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吴昊立即召集感染一科值班专家进行会诊抢救,紧急实施心肺复苏,20分钟后,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护目镜里都积满了汗水。

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在危重患者最多的时期,医院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专家突击队’,分两组每隔一日留院值守,加上科室实行的三级值班制度,确保像这样的患者病情变化时,都有最强力量第一时间展开救治。”吴昊说,“此外,由‘干细胞治疗、托珠单抗治疗’等5类创新方法构建的医疗技术‘工具箱’,为‘一人一案’精准救治提供支撑;由‘插管分队、护肝分队、护心分队’等7支队伍构成的‘专业救援队’,为‘身心并护’体系作战提供了保障。”

“无论是‘硬’仗还是‘巧’仗,上了‘战场’就要坚决打赢。”早在 2008年,作为原第三军医大学汶川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副队长,吴昊勇挑医疗工作负责人的重担,在四川省德阳市新建的地震伤员救治中心,在兼任科室主任的同时,指导医疗队开展救护工作,收治了数百名地震伤员。面对短时间大批量的严重创伤伤员,吴昊将战时卫勤理论运用到地震伤员的收容救治中,采取了快速分类处置、早期损伤控制、梯次专科治疗等措施,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治。

治愈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战疫老兵出手不一般

2014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副院长兼医务部主任,吴昊出征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此前,他曾参与设计建造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从选址到规划,从区域划分到救治流程,都凝聚了他大量的智慧和心血,这个科学严谨的诊疗中心,被称作“坚实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