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森英
新冠肺炎疫情将全国人民“封印”在家里几十天,作为拥有八大菜系,煎炒煮炸焖蒸随手来的中国人,就算宅在家,也阻挡不了我们爱吃的热情和脚步!
于是,超市里的粮油米面、鸡蛋牛奶、青菜零食,买买买!囤起来!
图源微博@昌巧娜0802
看着家里一箱箱的牛奶水果和满当当的冰箱,在这特殊时期,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快乐和安心。
然而,囤得多了也有烦恼,某天想喝牛奶,拿起来一看,哎呀!昨天刚过期!再一看,一些青菜放了三五天,也发霉、蔫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刚过期的食物、发霉的青菜,还能吃吗?过期的食物吃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一、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有什么意义?
大多数人在购买食物的时候,都会看一眼保质期。那这个保质期指的是什么?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厂家自定的一个期限。先来看保质期的官方定义: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例如0℃~4℃),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1]。
图源:soogif.com
说白了,保质期就像是生产厂家给的一份免责条款:“这个东西存放得当的话,我保证在这个期限内它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各方面是合格的”,如果不合格,厂家给负责。
还有临保期,很多超市会打折促销快过期的商品,这并不代表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下降,它只能代表某些品质(比如口感)可能会变差。
比如酸奶、活菌型饮料存放时间太长,其中活性菌数量会变少。
二、过了保质期的食物还能吃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食物除了保质期,还要看贮存条件。
如果食物保存的方式不对,即便是在保质期内,食物也容易变质。
比如你昨晚喝了一半的纯牛奶忘记放冰箱了,第二天起来就不建议再喝,因为这时候你喝的可能不是牛奶,可能是半瓶细菌……
而有些食物,比如饼干、糖果等,只要保存得当,即便是临近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不久,其口味可能发生变化,但还是可以食用的。
图源:giphy.com
所以,保质期不是判断食物能不能吃的唯一标准,还要看食物是否变质。
一般来说食物变质会有这两种结果:
一是外观、口感变化、营养下降等,一般来说这类变质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小或无害;
二是某些食物中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霉菌并产生毒素,或某些食物分解产生了一些有害成分等(比如大名鼎鼎的黄曲霉毒素,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这种变质往往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
如果吃了第一种食物,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顶多吃着觉得有点难吃……但吃了第二类变质的食物,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等危害。
但问题是,有一些食物从外观上并不能看出变质。等你看到食物外表发霉的时候,搞不好它内部已经出现霉菌好几天了!
所以,为了你的安全,最好的方法是:
l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储存食物;
l 只要过了保质期,就别吃了;
l 尽量按需购买、快点吃完别囤积。
如果你家囤了一堆食物,建议赶紧检查一下、来个“清仓大处理”,该扔就扔吧。
三、尽量不买散装食品
此外,很多人喜欢买散装的大米、面粉等,或者去小店里打油盐酱醋。
但是你很难知道这些散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很难判断它们啥时候过期。万一卖给你的米都过期好几年了呢?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买无包装的散装食品,只买有正规包装的、有写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这样才能吃得更放心。
如果只能买到散装的粮食,也尽量每次少买,保证短期内能吃完,不囤积。
所以,关于保质期,总结起来就是:
千万不要以为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就一定安全,只要过了保质期,就不建议再吃了,因为我们很难判断食物是不是还安全。
如今条件好了,相信很多人都犯不着为节约食物,把医药费都搭进去吧?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量按需购买,在保质期内把食物吃完吧。
参考文献:
[1] 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本文配图除腾讯医典医学插画和特别标注外,皆来自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