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丹心系患者 妙手起沉疴

高智:丹心系患者 妙手起沉疴

在医院,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作为陕西省榆林市骨科医院副院长、榆林市第二医院骨科医院二病区主任的高智,总是以患者为第一,始终为患者着想,“患者找我们看病是因为信任,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就要竭尽全力,让患者痛苦而来,笑着出院。”这是高智时常告诫自己和科里医生的话。多年来,他凭借精湛的医术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奉献,用患者的满意演绎着自己的从医故事。

高智:丹心系患者 妙手起沉疴

高智,榆林市骨科医院副院长,骨科医院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西安红会医院研修学习。陕西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榆林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市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市骨科学会常委,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拔尖人才,市“一五二”人才工程人员,市青年科技获奖得者,市职称评定专家成员。获市科技进步成果四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擅长:骨科髋膝关节置换、脊柱、四肢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先天畸形疾病的手术诊治工作。开展了市内首例肢体延长术、恶性骨肿瘤离体灭活再植保肢术。

高智:丹心系患者 妙手起沉疴

患者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

1991年高智从延安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榆林市第二医院,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用务实之举,充分诠释着医务工作者良好的医德风尚,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职责。高智常说,做医生一定要有患者情结,有大爱情怀,用新技术、新理念行医,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让每一位患者能健健康康出院,就是最好的褒奖。

从医以来,高智抱着敬畏之心,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执着坚守,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医生。在他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没有视频教学,想开展先进的诊疗,只能到外地的大医院去学习,然后再结合榆林的实际情况一步步摸索实践。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高智曾先后赴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西安红会医院研修学习,受到多位名师的指导肯定。

学成归来后,高智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大胆引进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开展了市内首例肢体延长术、恶性骨肿瘤离体灭活再植保肢术等。并可完成骨科髋膝关节置换、脊柱、四肢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先天畸形疾病的手术诊治工作,为榆林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从医近30年,高智因精湛的医疗技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受广大患者好评,他常说:“想当一个好医生,光有医术是不够的,还要有医德。”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些年一共退了多少”红包”,拒绝了多少次宴请。遇到危重患者,高智都会守在旁边细致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措施,有时候一守就是几天几夜。曾有位重伤病人需要特别护理治疗,定时换药,高智干脆就住在科室里,一住就是近一个月,待患者度过危险期,他又积极参阅大量资料确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高智:丹心系患者 妙手起沉疴

有疑难杂症找高大夫

长期的临床工作,让高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身本领,一些疑难病症,都难逃他的法眼,不少人都说,遇到疑难杂症找高大夫,很多患者在他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施治下得到了有效救治。

2002年,一位8、9岁的小男孩在家长的陪伴下到二院就医,孩子因胫骨远端发育异常,引发了严重的肢体缺陷,两条腿长度相差6公分,家长曾带着小朋友辗转省内外多地求医,因为两腿差距较大,很多医院诊疗后均表示治疗难度极大,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了榆林二院。那时高智从北京学习归来,接触过类似病例,经过仔细诊疗,他应用依利扎诺夫全环外固定架肢体延长术,经过皮质骨截骨延长,手术成功,最终患儿的双下肢得到等长,行走正常。“老天也很眷顾我,运气挺好。”高智谦逊地说,“当时这个治疗方法刚刚从俄国传来,国内开展的也不多,我恰好去北京进修学习了,要不然也没办法。”然而,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所有好运是建立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奋斗之上的,建立在他的认真和责任心之上的。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高智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始终践行着治病救人的天职,不忍心将一位患者拒之门外,总是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2017年,高智遇到了一位患者,患有严重的膝关节外翻,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膝外翻是关节置换中的难点,当时全市的外翻膝治疗开展很少。最初,高智打算建议患者去外面的大医院救治,但详细了解后发现该患者经济条件很差,无力承担外出救治或请专家诊疗的费用。“我不能看着病人难受啊,人家找上我了,就得想办法治好。”高智说,他开始查资料,跟上级专家交流咨询,制定了诊疗方案,为该患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高智由衷地感慨:“榆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人家走了一二百里路来找你,说明信任你,总要对得起人家这份信任。”因此常有病人开玩笑说:看到高主任,心里就踏实了。

勇做学科的领路人

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医院骨科的学科设置较为粗放,很多医生有点“胡子眉毛一把抓”,高智在外出学习时,看到很多大医院骨科的精细化设置管理,他意识到未来骨科肯定要向专业化发展,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有所建树。

2006年成为科主任后他对科室人员进行分工,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专攻一个诊疗方向,分为创伤、脊柱、关节、足踝等多个小组,开始人才储备,为骨科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科室的年轻医生眼中,高智主任是学科带头人,也是病人眼中的好大夫,更是他们的“老大哥”、“好老师”。他十分注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经常从政治思想、业务、生活上关心科室青年医生,为他们压担子,解难题,耐心指导,科室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他常常对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说:“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别张扬,好好学本领,服务患者是最主要的。现在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不能一味吃老本,如果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被淘汰。”

高智常常告诫年轻人,对患者和颜悦色、不收红包,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他说,更高层次的医德,要体现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以术积德,才能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