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金融的未来在哪里?

贲圣林:金融的未来在哪里?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重塑世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浪潮,以迅猛之势改变金融生态和服务模式,这一次中国金融创新及监管科技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2月7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司南研究室携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IDR)、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Global Fintech Hub Report 2020)》显示,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上海、伦敦、深圳、杭州仍牢牢占据前七名,除深圳、杭州并列第六外,排名并无变化,而芝加哥发展迅猛,顺利晋升世界金融科技发展第一梯队,位列第八。亚洲、美洲仍然持续引领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且中美G2明显,八城中中国占据4席,美国占据3席,欧洲仅伦敦入列位居第五。依靠广阔的市场和繁多的应用场景,中国城市杭州、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包揽全球金融科技体验榜单前八名。

当金融创新步伐坚定向前时,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已得到进一步完善。11月28日,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公开发言中也提到了“监管科技”的重要性,并表示,人民银行将积极推动“数字央行”建设,强化金融数据治理,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程序化,建设数字监管报告平台,提升监管专业性和穿透性。

仅在数日之后,央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北京市率先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则表示,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就是把金融科技创新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金融科技是不可逆的趋势。”贲圣林表示,从政府而言,未来的关键在生态建设,在打造基础设施,包括鼓励高铁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类如5G、区块链等;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的投入和引导;包括良性的舆论和营商环境,政府和企业的良性关系;也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包容而规范的监管规则,足够的监管能力。

贲圣林认为,金融的未来将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简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服务实体经济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创造价值、场景生态服务等方面。

“从政府而言,未来的关键在生态建设,在打造基础设施,包括鼓励高铁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类如5G、区块链等;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的投入和引导;包括良性的舆论和营商环境,政府和企业的良性关系;也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包容而规范的监管规则,足够的监管能力。”贲圣林指出,而机构则需要提升数字化科技程度,并积极引入技术、风控、合规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经理、交易员、分支行网络管理人员。

引领创新的,是金融;决定创新的,是教育。当前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高校的金融教育能否跟得上市场发展?

“从学校而言,金融的未来是在浙大这样综合性学科优势明显、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大学,而不是在传统的财经类院校、人文学科为主的大学、商学院等;从学科而言,传统的金融学经济学可能没有未来,因为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正在改写、重塑、冲击传统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础,但金融的发展和未来需要更好的更多的与时俱进的研究,需要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监管、人才培养跟上来。”贲圣林称,金融未来生存和发展要符合RISE原则,金融不是没有未来,而是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更加有意义的未来。

RISE原则即:

R Responsible、Replicable负责任的,可复制的。

I Innovative、Inclusive创新的,包容的,普惠的。

S Sustainable、Service-oriented可持续的,服务型的。

E Ecotypic、Efficient生态型的,效率高的,绿色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