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以来,武汉本地股高德红外的股价上涨40%左右。
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1月16日~17日,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分别有4例、17例。截至1月17日24时,我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62例,已治愈出院19例,在治重症8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
据新华社1月19日报道,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工作答记者问中,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表示,随着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预计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1月19日,一则“深圳和上海出现武汉肺炎疑似病例”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经济观察网拨打上海市卫健委官方卫生热线电话求证,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为止上海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网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的毒性相比,如何呢?传播性如何呢?
随着本周末武汉市卫健委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新增病例的通报,市场对抗病毒板块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而在周五,华东医药股价闪崩跌停,在医药板块大分化的背景下,抗流感概念股联环药业涨停、鲁抗医药大涨5.43%。
而武汉的一只本地股,12月31日以来则悄然上涨了40%,这些迹象透露什么信号呢?
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工作答记者问
据新华社报道,19日,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工作答记者问。受访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称,随着各项工作防控措施的实施和落实,疫情可防可控。
问:1月17日、18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公布的信息中,我们注意到有新增病例,可否说明一下原因?今后还会出现新增病例吗?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武汉市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后,国家相关科研机构迅速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进行技术优化。1月16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16-17日,国家、省市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分别确认了4例、17例患者。随着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预计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问:能否介绍一下新增病例的发现和确诊过程?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强化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发热伴肺炎患者的筛查工作,对排除已知病毒(包括流感、腺病毒、SARS、MERS等)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同时采集标本送检,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国家、省市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问:能否对疫情当前形势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疫情可防可控吗?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刚:结合已知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报告,以及前期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目前综合判断,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与落实,疫情是可防可控的。病例中多数以轻症为主;累计追踪到的763名密切接触者中,已解除医学观察681人,密切接触者中暂未发现相关病例。
问:能否介绍当前患者的救治情况?救治效果如何?病人可治吗?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武汉市高度重视患者救治工作,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将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全部收治在我市定点医院,采取一人一医疗团队、一人一诊疗方案,开展规范诊疗。国家先后派出5名呼吸内科、感染科专家,与湖北省26名省、市医疗专家组成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采取轮班制,24小时值守市定点医院,负责对病例进行指导和会诊,参与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从全市抽调一批医疗骨干支援市定点医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截至1月17日已治愈出院19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总体是可治的。
问:武汉市作为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城市,此次疫情发生后,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已采取了哪些措施?春节、元宵两节将至,武汉市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邂馨: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构建多层次联动机制,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快速应对处置疫情,全力救治患者,努力防范疫情扩散。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全市部署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工作,各区对密切接触者实施“一人一档、一区一督导执法”,采取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社区医务人员“三包一”的方式,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分类监测管理,家属及其他一般人群密切接触者由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随访,每日一次,累计1.21万人次。泰国、日本诊断病例的国内密切接触者正在开展追踪和医学观察中。
(二)实施联防联控。加强部门协同,压实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严防疫情扩散。
一是实施出境离汉人员管控。加强对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的管理,自1月14日起,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迅速安装红外线测温仪35台,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300余台,各区正在陆续加大配备力度;在“三站一场”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加强离汉旅客体温检测工作;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发放宣传册和口罩、免费办理退票或改签手续、指导转诊到辖区医疗机构,并进行登记报告。截至1月17日,共开展体温检测近30万人次,发现16名发热人员,均已排除阳性病例。1月19日,武汉再次部署出境离汉人员检测排查工作。同时,对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强化进行“日消毒”和“每班次通风”......
关于武汉病毒性肺炎,这5大谣言千万别信!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有关武汉病毒性肺炎的五大谣言进行辟谣!
谣言一:武汉爆发的神秘疾病已被证实为新型SARS病毒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引起武汉“神秘病毒”的病原体确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病毒。
谣言二:武汉新型病毒与SARS有73%相似,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相似度达80%;武汉肺炎与非典相似性高达90%。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病毒的基因相似不能等同于病毒的致病能力相似,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虽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一大家族,但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亚群分支,它不是SARS,也不是MERS病毒,它们的病毒基因序列差异比较大。
谣言三:我们医院已经有好几例了,已经严密隔离起来了。很恐怖,据说80%是非典。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分为很多类型,所造成的危害差别也很大,引起武汉病毒性肺炎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有别于SARS病毒。对传染病病人实施隔离治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公众健康负责,截至1月18日凌晨,目前共报告45例病例,均在武汉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谣言四:SARS没有消失过,一直寄生蝙蝠体内
中国疾控中心称,2002年至2003年,我国暴发SARS疫情,近十多年,我国再未发现SARS病例,目前在蝙蝠体内也没有检测发现人SARS冠状病毒。
谣言五:武汉肺炎病毒为由来已久的非典类科罗纳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网上盛传的“科罗纳病毒”是由coronavirus(冠状病毒)音译而来,引起武汉病毒性肺炎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不是SARS病毒。目前调查显示,该病毒人际间传播能力和致病性均较SARS弱。
抗病毒概念股被游资关注
武汉市卫健委1月19日凌晨发布通报,2020年1月17日0~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中治愈出院4例,新增病例17例,无死亡病例。
在去年12月31日,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刚刚传出后,抗病毒板块一度有所表现。当天包括莱茵生物、以岭药业、珍宝岛、香雪制药、未名医药、康芝药业、联环药业、鲁抗医药、东北制药、四环生物等个股联手涨停。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抗病毒板块中近期曾单日涨停的个股共有10只,表明近期曾有短线游资借相关消息对这些个股进行炒作。其中联环药业有4天出现涨停,香雪制药有2天出现涨停。
去年12月31日以来A股抗病毒板块曾出现涨停的个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的SARS疫情期间抗病毒概念股的表现来看,其股价的表现也往往与疫情的发展程度有关。如2003年4月,以东北制药、海王生物、天坛生物等抗病毒概念股曾逆势走强。而随着之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这些概念股就渐渐被市场冷落。总体来看,这些概念股在2003年的走强仅是脉冲式的。
就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一位有新药研发专业背景的某医药公司CEO,他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该新型冠状病毒有药可医,致死性不强,传播性也没那么强,该新型病毒是可以控制的。
12月31日以来,武汉本地股高德红外的股价上涨40%左右。
据媒体去年报道,早在2003年,“非典”袭来,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高德红外一举成名,公司的智能型红外测温系统为建立疫情监测网络、成功狙击非典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16年来,高德红外从红外测温系统研发起步,不仅多次在SARS非典、全球H1N1流感、寨卡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起“疾控卫士”的重要使命,同时,依托红外核心技术,公司目前也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企业。
第二批国家集中采购药品32种 平均降幅53%
据央视报道,1月17日,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完成,32个品种采购成功,平均降幅53%。
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覆盖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122家企业参加投标,外资企业24家。3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53%,其中外资原研药平均降幅82%,仿制药平均降幅51%。
其中治疗糖尿病用药阿卡波糖,此次采购近20亿片,三家制药企业报价分别是13.96元、9.6元和5.42元,最低报价企业是进口制药企业,此药在中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集采前的价格是50多元每盒,集采后的价格是5.42元,下降幅度接近90%。
治疗高血压的奥美沙坦酯单片降价85%、抗细菌感染的盐酸奥美沙坦酯单片降价85%、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福多司坦降价70%。此次集采种个别品种如对乙酰胺基酚,曾经历史价格最低为0.02元每片,此次集采后中选价格为0.03~0.06元每片,采购约定量1.45亿片,采购金额435万~870万,进一步保障低价药的稳定供应。此次集中采购结果产生后,中选品种平均价格将从国家最低价的3.8倍左右下降到1.25倍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进入带量采购的,由于药品价格降幅大,未来能否实现“以价换量”很关键。而那些出口药的,或不参加带量采购的,则不受此消息影响。对于医药板块,未来个股分化会加大,应寻找那些对不受政策影响的公司。
市场的主线仍将延续
2003年虽然出现SARS疫情,但据一些老股民回忆,当年市场除了抗病毒概念这一热点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几大周期行业板块当年在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
据Choice数据统计,2003年全年,A股涨幅排名前三的行业板块分别是钢铁、采掘、公用事业,而汽车、交运、有色、非银等周期性行业也涨幅居前,这些行业的走强是当年中国经济正处于“高景气”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在2006~2007年那轮大牛市中,这些行业同样是市场的主线。
申万一级子行业2003年涨幅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2009年全球出现甲流疫情,但当年在货币政策放松和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A股出现了一轮大幅反弹,全年涨幅排名居前的为汽车、有色、采掘等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
而从现在来看,不少机构认为今年市场还有行情,那么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和部分周期性行业可能仍是行情的主线。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谢欣 吴永久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经济观察网、北京日报、央视网